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
时间:2024年5月18日-2024年12月31日
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层十一号展厅、十二号展厅
前言
“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京津冀是中国地貌类型最齐全的地区。独特的山川地理,孕育了京津冀区域文化特征,也塑造了燕赵儿女慷慨、朴实、勤奋的性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互相融合、协同发展。
北京是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演进,燕赵大地上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城市格局。从周边城市拱卫京师、服务首都,到协同发展,今天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伟大创举。今天的京津冀正在朝着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阔步前进。
古代京津冀“首都圈”的形成
本单元叙述北京成为首都前后,以今北京地区为中心的城市关系的形成,分为两部分,一是今北京地区成为全国性政权首都之前(辽金以前)形成的与周边城市的关系;二是北京成为全国性政权首都之后,形成的以中央直辖京畿地区,京畿拱卫首都为核心的古代首都圈。
近代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
进入近代之后,特别是帝制消失之后,京津冀的城市群由原来的拱卫京师的关系,发展成为近代化、城市化和工业生产的结构性关系,各城市逐步兴起,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发生转变,加之京津地位的不断变化,直隶及后来的河北省开始了省会频繁搬迁的时期。
当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足迹
本单元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京津冀关系的逐步发展,体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建立在不同时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了京津冀的范畴,打破了周边城市为北京服务的单一格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性创举。
结束语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