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号坦克,是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被坦克手们亲切的称为老头坦克。功臣号坦克,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战役。在1949年10月1日,功臣号坦克作为开国大典坦克方队的第一车,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九七式中型坦克
功臣号坦克,是一辆九七式中型坦克。九七式坦克,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中型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1937年设计定型。1938年开始装备日军,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了1500多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广泛使用。97是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后两位数。
装甲兵第一车
1945年11月,东北民主自治军的高克等人,奉命到沈阳九一八工厂(原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侦察敌特活动情况,无意中发现了几辆日军的坦克。乘人不备,高克和俘虏的日本人各驾着一辆正在修理的坦克,冲出修理厂大门。开到沈阳铁道西,停放在一个被破坏的工厂里。
高克留下几名战士看护坦克,又带领几名工人继续寻找车辆和器材、零件。晚上,组织人员进行修理。在几名老工人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天的收集和修配,修好了两辆坦克、两辆装甲车、两辆牵引车和一辆汽车。
敌情紧急,司令部命令高克等,驾驶坦克和车辆向吉林通化转移。经过一天行进,由于坦克和车辆故障太多,不得不停在沈阳西北的小桥子屯。临时拉进来的工人中,混进了敌特分子。趁着高克带领战士打探道路还没有回来的时机,敌特分子发动暴动,破坏了大部分坦克和车辆,逃回沈阳。只有一辆坦克,在部分工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免。高克等人返回后,看到如此情景,非常痛心和气愤。为了保全剩下的这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只好暂时住在小桥子屯,等待部队来人接应。
民主自治军司令部失去了同高克等人的联系后,派出曾学习过坦克技术的孙三,带领骑兵警卫排向沈阳西北寻找。经过两天的四处打探,终于在小桥子屯找到他们。
敌情越来越紧急,上级要求高克、孙三等带上可以带走的坦克器材迅速转移。但是,坦克由于破坏严重无法行进,必须去搜集器材,重新修理。经研究决定,孙三率警卫排再闯沈阳九一八工厂抢器材,高克率领剩下人员修理坦克。孙三带人抢回一车的器材、零件,高克等人修理好坦克。
敌情已经非常紧急,高克、孙三等驾驶着那辆修理好的坦克和一辆装满器材、零件的汽车,向东北炮兵司令部所在地马家湾子开进。到了马家湾子,坦克的隆隆声惊动了炮兵司令部全体人员,他们围着坦克转了一圈又一圈。
时任东北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的朱瑞,紧紧握着高克和孙三的手说:“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给我军带来了一支装甲部队。”
当晚,炮校首长宣布东北局的决定,在炮校附设坦克大队。东北坦克大队,是当时各解放区中,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坦克部队。一辆普通的九七式中型坦克,也传奇般地成了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车。
功臣号坦克
我军第一辆坦克,资格最老,机器最旧,培养出的坦克手和修理工最早,被亲切的称为老头坦克。
1948年攻打锦州时,老头坦克遇到了最佳搭档,驾驶员董来扶。因为故障太多,老头坦克本来没有承担任务。董来扶和车长牛生贵一起写了请战书,保证能上阵杀敌。于是,他与全车乘员一起,抢修老头坦克。饭在车边吃,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儿,机油把头发粘成绺也顾不上洗。
接到出发命令时,全团坦克都上了火车,唯有老头坦克,还停在车库里不能发动。董来扶再次向领导保证,只要把坦克拖上火车,在赶到前线之前,一定能把坦克修好。在他们的一再保证下,大家把老头坦克拖上了火车。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董来扶和全车乘员,夜以继日,一直陪伴在老头坦克身边,聚精会神地检修。真是功到自然成,到达驻地后,老头坦克在隆隆声里,大摇大摆地走下火车。战友们都围了上来,把董来扶高高地抬起。
由于坦克大队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城市攻坚战,要想打得漂亮,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很重要。
战斗中,坦克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冲过了几道战壕,碾过数道铁丝网之后,前面便出现了一大段开阔地。为避免坦克被敌炮火击伤,董来扶双手轮换急拉操纵杆,使坦克蛇行前进。只见坦克周围腾起一股股炸烟,敌人的炮弹一颗颗都落空了。当坦克冲到铁路桥前时,一道石墙挡住了坦克的去路。这时,步兵很难前进一步,石墙上面,敌人的机枪封锁了步兵前进的道路。一阵阵密集的火力,压得步兵抬不起头来。坦克炮一阵猛烈的轰击,石墙被打开了,步兵在一阵喊杀中冲过了石墙,敌人的防线被突破了。
经过短暂的停歇后,老头坦克又开始了第二次冲击。这时,步兵已进入巷战。敌人在街道口堆起各种障碍物,碉堡星罗棋布,步兵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很大的牺牲。正当坦克碾过障碍,摧毁了碉堡,领步兵前进时,董来扶发现,车温突然升到95度。他马上意识到:机油冷却器被弹片击伤了,机件润油受到影响。董来扶冒着炮火进行战地抢修。
天已经黑了,枪声和火光就是战斗命令。董来扶开着修好的坦克向火光冲去,把第二梯队的步兵带到锦州老城下,胜利完成了第三次冲击。
第四次冲击,是老头坦克单车完成的战斗任务,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攻克了敌人固守的火车站。
最后一次冲击,是攻打锦州老城。这是解放锦州的最后的一次战斗。当时,敌人龟缩在老城里,妄图依仗城墙和护城河进行顽抗。老头坦克迎着炮火走在坦克队列的前面,且战且进。炮弹和手榴弹像冰雹一样从城墙袭来,河岸烟尘四起,河中水柱冲天,一场大战正在紧张时刻,坦克冷却器第二次被击伤。坦克虽不能行动,但并没有停止战斗。充分发挥了坦克的火器威力,紧紧压住敌人的炮火。炮手只几发炮弹,便打掉了城内的敌人指挥所。当敌人的指挥所起火时,一阵喊杀声,震动了整个战场,步兵像一阵暴风,纷纷越过护城河,爬上了城墙。这时,从坦克的瞭望孔可以看到城上的敌人已打出了白旗。
战后,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老头坦克为“功臣号”坦克,荣记集体三等功。董来扶和机枪手吴佩龙荣立一等功。
开国大典第一车
辽沈战役结束后,老头坦克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的战役中,老头坦克在敌人集火打击情况下,摧毁敌人一个又一个碉堡。特别是在进攻金汤桥战斗中,主动出击,吸引敌火力,先后摧毁敌3个暗堡、5个火力点,率先攻克金汤桥。
北平和平解放,老头坦克参加了入城式。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中央军委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移到北平,毛泽东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了包括“功臣号”在内的装甲部队。
在开国大典上,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坦克作为首车,率领100多辆中型坦克、重型坦克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在1937年秋天,毛主席就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是有一批懂技术的干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
1945年8月8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驻南泥湾的八路军炮兵学校里接到中央军委指示:派人到东北战场,收缴日军坦克,建立特种兵部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新中国还没有批量生产坦克的能力,坦克方队的坦克全部都是缴获的外国坦克。
五代传承
1959年,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代59式坦克开始列装部队。从此,老“功臣号”坦克光荣退役,但“功臣号”作为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车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一直延续。“功臣号”教育官兵勿忘革命历史,赓续红色基因,让“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功臣号”精神薪火相传。
拥有光辉历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支装甲部队“功臣号”连,已经换装99A式主战坦克。在“地表最强”的解放军第五代“功臣号”入役的同时,当年仅靠一台日本“老头坦克”打天下的“功臣号”所在部队也已经发展为解放军新一代“土豪旅”。功臣号”坦克历经五次换装更,从缴获的日本坦克升级为最新锐的99A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