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门山海战英雄艇,舷号414,是一艘功勋卓著的中型炮艇。414艇,曾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也曾见证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南京笆(bā)斗山起义的光荣时刻。在人民海军创建初期,不怕困难,不畏牺牲,建立了保卫海疆的功勋。
英雄的来时路
抗战时期,日本海军针对我国南方水网密集的特点,研发了一款中小型内河炮艇,称为内火艇(炮艇型)。总计建造77艘,其中大部分部署在我国南方地区。因其排水量25吨多,国内称为日制25吨型炮艇。
采用平甲板艇型,驾驶室为装甲半埋式结构,艇上部配有机枪和迫击炮,艇体的后半段为载员舱,可搭载约两个班的陆战队人员,主要用于水网密布地区小规模的快速登陆或对地火力支援作战。吃水较浅、机动灵活,适合江河湖泊行驶,也能在近海风浪较小的区域行驶。
日本战败投降后,中国境内的25吨型炮艇,被国民党海军接收。1949年4月23日,海军名将林遵率领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30艘舰艇、海军官兵1271人,在南京笆斗山长江江面光荣起义,被毛泽东、朱德称为“南京江面上的壮举”。这一天也是华东海军,也就是人民海军,成立的日子。414艇就是参加起义的一艘炮艇。
新中国成立后,25吨型炮艇成为人民海军第一批炮艇部队的主力,被赋予近海保卫任务,参加了海上作战。414艇原隶属于华东海军温台巡防大队,曾在披山、檀头山、东矶列岛等浙东沿海剿匪作战中屡建功勋。
海上拼刺刀
1950年7月11日,华东军区组成登陆输送队突袭披山岛,包括414艇在内的25吨型炮艇4艘、2艘登陆艇,以及装载陆军2个步兵营的机帆船30余艘。
7月12日拂晓,到达披山岛海域后,炮艇即向停泊在披山岛锚地内的国民党军艇船发起突然袭击,多艘国民党军艇船仓皇逃出锚地。
护航艇队以3艘炮艇进行追击,并集中火力攻击其“精忠1号”炮艇,迫使该艇投降。
第4艘炮艇,将国民党军“新宝顺”号炮艇堵在锚地内,向其猛烈射击,后开足马力猛撞其尾部,致使该艇后舱进水。随后,2艘增援炮艇接舷近战,跳上新宝顺号,使用炸药包和手榴弹将其炸沉。
25吨型炮艇为数不多,又经过了十多年服役,艇况已经不好。披山海战暴露出原有武器装备火力不足的问题,于是海军对武器装备进行了适当升级改装。部分炮艇,在驾驶舱顶部换装了一门九六式25毫米机炮,或者72K型25毫米机炮。
披山海战,以小艇撞大舰、跳帮作战等海上拼刺刀战法,表现出革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为以后的海陆协同作战积累了不少经验。
头门山海战英雄艇
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企图干扰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其中包括三门湾航道。狭长弯曲的三门湾航道,是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但被国民党部队切断,导致交通受阻。
1951年6月23日,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3艘运粮船由坡坝港驶往海门,另外有900多艘渔船由石浦返回台州,请求人民解放军海军进行护航。为防止敌舰截击商船,保护海上交通和渔民生产,华东军区海军舟山基地决定派出温台巡防大队的炮艇分队,护航船队通过三门湾航道水域。
敌人的庞大舰队与解放军的小炮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敌我力量悬殊。因此,414艇和其它几艘炮艇,必须巧妙地绕至南泽和北泽附近,埋伏等待时机。
4艘炮艇(411、413、414、416),降下国旗,伪装成普通的渔船,由石浦港起航,天亮时达到设伏海域。海上雨雾弥漫,只能靠听觉辨别。忽然,战士们听到西南头门山方向海上有枪声,立即高速出航。
指导员陈立富率414艇一马当先,途中因为发现可疑敌情,416艇离队前往检查,411、413两艇又出现机器故障掉队,只剩下414艇继续朝枪声密集的方向驶去。在迷雾中,414艇意外地闯入了敌人在白沙山岛以东海面的包围圈。4艘庞大的敌船,是配有火炮和机枪的大型机帆船,其中1艘三桅大机帆船拦头截住了3艘运粮船的去路。其余3艘正把运粮船压向岛岸,准备抢劫。
414艇只有12名官兵,装备上处于明显劣势。陈立富迅速发出信号,让敌人误以为414艇是自己人,从而停止了对船队的进攻。然后,414艇突然开火,迅速打乱了敌人的部署。首先击伤其中一艘大型机帆船,救出了被围困的运粮船。敌船见势不妙,掉头向头门山岛方向逃窜,414艇不顾敌船火力威胁,紧追不放。
当敌船驶到头门山附近海域时,很快分成两队,掉过头来从左右两侧发起反击,头门山岛上的敌人也加入了战局。414艇毫不示弱,冲到距离敌船100米左右的地方,独自向一艘三桅大机帆船猛烈射击。战斗中414艇机枪发生故障,敌船乘机反击,1发炮弹击中414艇艇尾油桶,后甲板燃起大火,艇上5人负伤,枪炮兵王维福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
随后,416艇很快跟上,411、413两艇排除故障也赶到。4艇会合共同打击敌船,在一江山岛以南将1艘双桅机帆船击沉,其余敌船见势不妙慌忙向一江山岛、大陈岛方向逃去。
海军炮艇部队果断追击,击沉敌大机帆船1艘,击伤3艘,毙敌30余人,成功掩护了3艘运粮船安全通过,保护了900多艘渔船安全生产。
头门山海战中,414艇深入敌群,孤艇作战,战绩突出,被华东军区海军命名为“头门山海战英雄艇”,指导员陈立富和枪炮兵王维福获得“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