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王庆其内经讲稿》P222:“肺热叶焦”是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太素》、《甲乙经》“肺”下有“气”字。“急薄”指皮肤干枯不润,肌肉消瘦。“痿躄”中“躄”是指两腿行动不便,这里泛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 。“枢折挈”中“枢”即枢纽,此处指关节。折,断也。挈,提举。“枢折挈”形容关节弛缓,不能提举活动,犹如枢轴折断不能活动一般。王冰认为“挈”上脱“不”字,这个观点比较合理。

帝曰:何以得之?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裴衰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肌痹,《太素》作“脉痹”,当从。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

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zǒng,同“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张介宾注: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病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阳明厥阴之荥俞;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

帝曰:善。

足阳明胃经之荥(内庭穴)、输(陷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