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中国长城有两千多年的修建历史,不同朝代长城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
中国最早的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各诸侯国为了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北方的几个诸侯国还修建了防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长城。这是当时齐国(今山东北部)的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北方各国原先用来防御游牧民族的长城连接在一起,西起临洮(táo),东到辽东,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相传秦朝有个叫范喜良的人修长城时累死了,他的妻子孟姜女到长城边找他,仰天痛哭,以至于一段长城为之倒塌。现在山海关长城附近还有人们为纪念她修建的姜女庙呢。
汉朝长城比秦朝更长。为了保护丝绸之路,汉武帝把长城一直修到了今天我国的甘肃西部和新疆,那里当时叫西域。
为了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抢掠,历史上许多王朝都修筑过长城。一些我们之前认为没修过长城的朝代,现在都被证实的确曾经修建过长城了。
历代长城经过上千年时间,大多数已经损毁消失。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500多年前的明朝留下的,那时也将长城称为“边墙”。
现存的明朝长城东起辽宁丹东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明朝把长城沿线划分成九大军区,叫作“九边重镇”,用来防御游牧民族“瓦剌”(wǎ là)“鞑靼”(dá dá)和“女真”。
历代长城大多是就地取材,用夯土和石头修建的。明朝中期以前的长城仅用一道墙串联起许多实心的墩台,无论大雨还是暴晒,士兵都难以躲避。
明朝中期出现了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他是位了不起的军事家,率领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打败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海盗和倭寇。
后来戚继光被调到北方练兵和守卫长城。他设计并推广了“空心敌楼”。
空心敌楼是按照各地不同的地形、敌情和具体用途等实际情况,由不同的守卫部队因地制宜建造的,因而形式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
到了明朝中期,随着烧砖技术的发展,许多重要地段的城墙都开始用砖来建造了。为了明确建造者的责任,不少长城砖上都刻有建造时间和施工队伍的名字。
明朝时,长城上的士兵除了使用大刀、长矛、弓箭之类的传统武器之外,还有大型的火炮“红衣大炮”和小型的火炮“佛郎机”“虎蹲炮”,这些火药武器的出现使长城的防御能力更加强大。
空心敌楼和烽火台并不是一回事哦!空心敌楼既是一座哨所,又是一处坚固的堡垒,士兵可以在这里居住、存放武器和战斗,它的诞生,是长城建筑形式的巨大飞跃。
并非所有墩台都叫烽火台,只有位置高、视野好并且相互望得见的制高点才有资格修建烽火台。烽火台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出现。山区的烽火台大多建在高峰上,能瞭望很远处的敌情。如有警报,白天点狼烟,晚上举火,这个信号能立即传递给视野范围内的下一座烽火台,依次传递,几百公里外的敌情当天就能传回京城。
在沙漠或戈壁的长城上,既有高大的烽火台,叫作“烽”,又有通常排列在其旁边的许多小台子,叫作“燧”,合起来就是“烽燧”。这样在空旷的原野上,古代的守台士兵就能通过烽火的数量通报敌军的规模。
烽火台不仅仅出现在内地。明朝为防范倭寇,在沿海的重要地段也建有烽火台,俗称“狼烟墩台”,如山东烟台即因此而得名。
烽火台的历史比长城还要久远。早在西周时,周幽王为了博取妃子褒姒(bāo sì)一笑,多次点起都城烽火,戏耍赶来救援的诸侯联军。当敌人真来侵犯时,诸侯们都不再相信烽火警报了,结果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灭亡了。
长城不是一道简单的墙,而是由关隘、城堡、敌楼、烽火台,以及起接应保障作用的远方许多大小城池共同组成的纵深防线。如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其实它只是关沟防线的一部分,这条四十里长的山沟中筑有包括居庸关在内的五道防线呢。明朝九镇的长城之下都包含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驿城等众多级别的各类城池,补充了长城防线,形成了独特的防御体系,其庞大程度令人震惊。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敌楼密集的万里长城,就是在戚继光带领下建造的,他的努力使长城在当时空前强大,几百年后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长城元素的使用。
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占中国的华北地区,中国军队曾在长城的许多关口坚决抗击,史称“长城抗战”,古老的长城又一次发挥了抵御侵略者的作用。日寇在飞机、大炮、坦克和优势兵力的配合下对长城各关口发动了疯狂进攻,中国守军依托长城进行了殊死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英勇无畏的八路军坚持战斗在古长城上,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长城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
2003年,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时,并没有看到长城。
历史上一直认为明朝长城的东端起点在山海关。其实,真正的东起点是虎山长城,在辽宁丹东的虎山。
河北拥有很多明长城,其中以山海关最为著名。其他如刘家口、界岭口、冷口、喜峰口、张家口、紫荆关、倒马关等,都是重要关隘。
天津的长城较少,最著名的是蓟州的黄崖关长城。
位于北京的居庸关历史悠久,巍峨雄壮。此外,北京还有将军关、司马台、古北口、慕田峪、箭扣、黄花城等长城,也都享誉中外。
现在内蒙古自治区以清水河县明长城作为和山西的省界,所以也算是有明长城的省份。
山西曾是游牧民族进攻的重点地区,明朝修建了内外两道长城,著名关口有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宁武关、偏头关、得胜口、杀虎口等。
陕西的明长城里,最著名的就是榆林镇北台了,这是一座三层高的大平台,被称作万里长城上最大的墩台。
宁夏保存了多个时代的长城遗址,被誉为长城博物馆。贺兰山三关口长城是其中著名的段落。
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在甘肃西部,是万里长城上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关城。此外,甘肃还有汉朝长城的玉门关和阳关遗址。
在湖南也有明朝时修建的少量长城,被称作“南方长城”。
相关人物和事件
孟姜女庙
谭伦
隆庆三年《请建空心敌台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