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南麓,陵区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多名嫔妃。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现在《世界遗产名录》中明清皇家陵寝项目有:明孝陵、明显陵、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和盛京三陵。

建陵迁都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初七,朱元璋册封九位皇子为王,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地在北平。

《祖训录》,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洪武九年(1376年),朱棣十七岁,朱元璋册封徐达的长女为燕王妃。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二十一岁,之国。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驾崩,诸王到南京奔丧。道衍和尚(姚广孝)随燕王到北平,任大庆寿寺主持。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和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棣三十一岁和三十七岁,率师北伐,征讨蒙古军队。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棣三十九岁,七十一岁的朱元璋驾崩。

北平布政使张昺(bing,光明)、都指挥使谢贵。

永乐四年(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宫殿。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徐皇后驾崩。

卜选陵址

廖均卿(1350 ~ 1413年),江西兴国梅窖乡三僚村人。先祖廖三传是唐朝著名风水大师杨救贫“形势宗”的传人。

永乐五年(1407年)腊月二十一,礼部尚书赵羾(gong,到的意思)和廖均卿前往北京。次年正月二十四到达北京。

形局完美

  • 龙脉生气勃勃:十八道岭,其势如龙。起落有致,气势雄壮,则为吉龙。
  • 主山端正庄严:主山巍峨,有帝王气。从山簇拥,与主山尊卑有序。从山罗列,亦各有格局,可供本朝众多子孙皇帝营造陵寝。
  • 明堂开阔平坦:群山环绕,金水回护。
  • 青龙白虎守卫:左有蟒山(龙山),右有虎峪山(虎山)。
  • 金水环绕交合:潮白、温榆二河自西北而来,东南而去,是为金水。山如万马奔趋,水若黄龙踊跃。
  • 群山如屏,固若金汤:

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初四、闰四月初二,朱棣两次黄土山审看地形,廖均卿陪同并讲解风水要点。

十三陵

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初八,朱棣赐廖均卿金剑一把(重14两)、银锄一把(重20两),请廖大师在黄土山点穴,点穴后随即开挖金井。朱棣当即封黄土山为天寿山,长陵开始营建。

永乐十一年(1411年)正月,玄宫建成。从南京迎徐皇后的棺椁北上,二月十六日入葬。徐皇后成为葬入十三陵陵区的第一人。

永乐十四年(1416年),享殿(嘉靖更名为裬恩殿)建成。直到宣德二年(1427年)三月,长陵工程大体竣工,历时十八年。正统初年(1436~1438),建成神道石像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神道南端建石牌坊。长陵最后建成,历时130年。

保存完好是明十三陵的一大特点,除了李自成焚毁定陵裬恩门、裬恩殿、左右配殿及康陵、昭陵的明楼,民国期间思陵被土匪盗挖外,十二座陵寝均未被盗掘。这在帝陵中很少见,主要是保护得好。明代有组织严密的护陵军。清朝为每个陵寝设立若干陵户,负责巡查保护。乾隆二十二年设立司香内使,即守陵太监。民国期间设明陵警察所,承担保护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