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礼乐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从孔子开始,儒家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视礼乐的传统。孔庙国子监是元明清三朝国家行礼仪、宣教化的场所。在孔庙崇圣祠,推出的《大成礼乐展演》项目,是对博物馆传统陈列展览的丰富和创新,它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新感受,在与演员的互动中体味传统礼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成礼乐》是以传统礼乐为素材,经过提炼、改编成为具有观赏性的集乐曲、乐舞、吟诵三位于一体的演出,他继承了孔子的“礼”“乐”之美学思想,将“礼”的内容赋予“乐”的形式,以“乐”求“礼”,以“乐”载“道”,以“道”育人,从音乐美学、舞蹈美学、声乐美学的角度,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台好看好懂的节目,真正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礼乐的“肃穆、庄重、典雅、含蓄、和谐、纯正”之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孔子思想的时代精神,并起到教化人们思想,传递“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艺术宗旨。
第一幕:《学而》——舞者手捧竹简,在舒缓的音乐背景下,迎着朝阳,恭敬虔诚地诵读《论语》。仿佛引领我们回到孔子时代,那个治学严谨的礼制社会氛围中。并从中感受出儒家文化精神内核。
第二幕:《福兮》——一群美丽的女子,迈着优雅的步子,长袖飞扬,衣带飘飘,灵动曼妙间演绎一段汉代宫廷乐舞。雍容不失柔媚,庄重又显欢快。
第三幕:《关雎》——《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是一首描写一位青年男子炙热追求一位美丽善良姑娘的恋歌。在唯美,优雅,华丽音乐背景下,运用现代表现手法,将古典舞的含蓄、柔美、典雅,和男中音的浑厚大气结合在一起。把关雎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和美学理念呈现在观众面前,并融入到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中,代代延承。
第四幕:《大同》——在一片祥和、庄重、肃穆奏乐声中,舞生行进有序地表演祭孔“八佾舞”。通过诵读《礼记.礼运》大同篇,再现天下大同,千秋宁和的景象。表达了古人对大同社会追求的理想。让人们感知到:古人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