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圣庙遗址

原文:小圣庙

小圣庙遗址考古发掘出前、后大殿及北侧庙门基址共三处,北门外踩踏面一处,残存北、东、西院墙三处。根据乾隆时期通州志记载:“小圣庙,一在州北门外,一在张家湾。”目前发掘区所在地区当年属张家湾,清理的寺庙遗址应为《乾隆通州志》中记载的小圣庙。小圣庙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史、民俗史具有重要价值。

小圣庙遗址

原文:即将完工 通州这座遗址将展露真容

新京报讯 据“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据北投集团介绍,三大文化设施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小圣庙遗址展示工程已基本完工,从山门到前殿,还有夹杆石等遗迹,即将展露真容。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侧,邻近林荫小径的景观花园中,有着这样一块路牌。路牌的三个方向分别指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附近还有修建中的“绿心之眼”地铁站。

而小圣庙遗址与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基本位于同一方向,整体被三大文化设施和“绿心之眼”地铁站围在当中。

如今,小圣庙遗迹的地上部分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被保留下来的遗址是原本建筑的地基部分。

北投集团三大文化设施项目部工作人员董少峰表示——为了保护这留存不易的遗址,施工团队选择在遗址上方新建了玻璃格栈幕墙系统。这一系统既能阻隔雨水冲刷、避免人与动物的损坏,又能阻隔阳光直射,保障遗址的通风透气。

未来在共享配套设施开放后,游客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窥小圣庙遗址的真容。第一种方式是从地上景观花园直接前往。第二种则是从地下的共享配套设施5号环形下沉庭院拾阶而上,也能直抵遗址展示区。

作为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一部分,小圣庙遗址展示项目以尽可能减少干预,不改变遗址状态为原则,在环形下沉庭院中保留了高8.75米的椭圆形区域,通过架空栈桥与地上花园和地下庭院连接。

据悉,小圣庙遗址考古发掘出前、后大殿及北侧庙门基址共三处,北门外踩踏面一处,残存北、东、西院墙三处。遗迹北邻运河故道,坐南朝北,轴线与运河中线基本垂直。换言之,原本小圣庙的山门,正对着大运河的河道。

考古工作者通过发掘出的10至13厘米厚踩踏面和残留于东北部的少量砌砖基础,推测出了小圣庙正门的位置。他们接着顺藤摸瓜,还找到了前殿遗址,推断小圣庙遗址前殿东西长约11.6米,南北宽8.4米,深0.17米左右,其中墙宽1.3米,南北进深两间,进深约7米。

民俗故事——通州小圣庙

原文:紧邻副中心三大建筑!揭秘大运河传奇历史!通州这一遗址即将展露真容……

当您来到副中心的三大文化设施游览,总会路过附近的“小圣庙桥”,桥名由来是什么?小圣庙又是座什么庙?

随着三大文化设施共享配套设施项目的完工,这些问题很快就会给出答案。据悉,该项目的小圣庙遗址展示工程已基本完工,从山门到前殿,还有夹杆石等遗迹,即将展露真容。

通州城南运河岸边有一个 2000 多人的村庄,叫“小圣庙”。

很久很久以前,小圣庙是一个地主家的庄园,那时不叫“小圣庙”,叫“王家园”。由于这家信奉神仙,在庄园里修了一座供神的庙,后来这个村庄又叫“小庙庄”。

一次,给皇上运粮的船队刚到小庙庄附近,突然船队像触了礁似的打横,怎么摇也走不了,有一个船夫看见河里有一个头上长了一只角,似龙模样的东西,身上骑着一个稀奇古怪的人。

这个消息从前传到后,船夫和押船的官吏大为吃惊。当时船上运的全是“皇粮”,谁也不敢耽搁,官吏赶紧派人报告了当地官府。官府认为,这个地方一定是有神灵,也即河神,河神掌管着运河河水、河道,怠慢不得,于是马上找了几个木匠和泥瓦匠,就按船夫看见的骑龙人的模样,用木头当骨,用泥做肉,塑出了古怪人骑独角龙的形象供到小庙里,还举行了隆重的烧香上供仪式。

从此以后,船队一路过这儿,就得上岸烧香上供,祭拜这个被称作“小圣爷”的神圣。从此,这个庙开始叫“小圣庙”,村子也随之改称为“小圣庙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