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zhī)

卮(zhī),本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有些无盖。类别主要有木卮、陶卮、漆卮、铜卮和玉卮、牙卮甚至铜框玉卮和玳瑁卮等。

简介

卮,特点是圆筒形器身,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有些无盖。类别主要有木卮、陶卮、漆卮、铜卮和玉卮、牙卮甚至铜框玉卮和玳瑁卮等。最早最简单的当为木卮,器形都作圜形。一般来说,木厄、陶卮甚或漆卮多为民间百姓所用,而铜卮特别是玉卮、玳瑁卮、铜框玉卮则较为少见,多是西汉时期皇室贵族最喜欢用的高质量、高品位的一种器皿。

类型

陶卮

釉陶卮,东汉时期,属陪葬明器,2001年出土于㽏井崖脚墓地第27号汉墓。通高8.3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7.5厘米,现藏于忠州博物馆。

铜卮

垂鳞纹卮,西周晚期,高6厘米,口径8.3厘米,底径5厘米。卮侈口,短颈,鼓腹,单柄,平底,器身矮宽敦实。颈下方饰一周云雷纹,器腹有三层相互叠压的鱼鳞纹。器柄做成三股绳的形状,每股间留有空隙, 精巧写实。

漆卮

战国黑漆朱绘狩猎纹卮,彩绘云气纹漆卮,西汉时期,1997年扬州市郊西湖胡场17号墓出土。通高11.1、口径10厘米。器木胎、筒状,附三蹄足,一侧设圆鋬,上置扁平盖。器外满髹黑漆地,朱漆绘大幅云气纹,正背面云气中各饰一张牙舞爪的立兽;盖侧面绘云雷几何纹,顶面绘双圈云气纹,以几何纹作隔,中心饰一舞兽。

玉卮

朱雀衔环踏虎玉卮,西汉时期,1997年巢湖市北山头一号汉墓出土。口径8厘米,通高13.6厘米。器作筒状,直口,平沿,三短足。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刻琢纹饰。一侧透雕一朱雀立于螭虎身上,朱雀昂首,口衔索状环,爪部抓住螭虎的腰部,长尾末端一分为二,尾羽内卷;螭作行走状,头侧昂,张口露齿,四足爬伏在器壁上,长尾呈索状曲卷。与之相对的另一侧透雕一熊,以熊身作鋬手。头顶鬃毛上卷,两只前足一只上举抓住鬃毛,一足抱于腹部,两后足一直伸一后屈,长尾亦向内卷起。口沿下,腹中部和近底部分别雕琢三周带状纹。上部为变形兽面纹,中部饰卧蚕纹,近底部刻双足站立的长尾鸟纹。朱雀、熊和纹带的间空雕镂勾连卧蚕纹。三矮足面如牛头形,顶部饰火焰纹,两角尖向内卷,圆睁双目,短鼻。外底部纹饰均为线刻,中间为一圈卷云纹,边缘饰菱形纹和三角纹。

带盖朱雀玉卮,西汉时期,1997年巢湖市北山头一号汉墓出土,口径6.8厘米,通高11.7厘米。筒状,直壁,平沿,平底,三矮足。盖面微弧,下缘内收凸榫状,与器口套合。器身一侧采用透雕和高浮雕技法刻琢一朱雀鋬手。朱雀双目圆睁,冠羽分向两边,身外挺形成一环状鋬手,其腹部有“几”形刻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