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记忆里的劳动者

原文:北京这个建筑震撼了世界各国外交官!建设者是他们

盛事记忆里的劳动者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我台推出系列报道《盛事记忆里的劳动者》, 我们从《盛事记忆 十年面孔》网络征集活动和各方面获得的线索中,撷取了部分劳动者的故事、片段,展现他们砥砺奋斗的精神,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力量!

今天介绍的这位劳动者,他扎根雁栖湖12年,和同事们一起建成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服务了一系列国际盛会,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

五一劳动节期间,雁栖湖国际会都推出“一带一路”十周年历史回顾及成就展,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休闲、打卡游玩的新景点。

2014年以来,北京在怀柔雁栖湖畔建成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等一系列新设施,成为我国大国外交的闪亮名片,在国际上倍受赞誉。北控国际会都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实扎根雁栖湖12年,和同事们一起建成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服务了一系列国际盛会。他说能和大国外交一同成长,自己很幸运!

问题不过夜!仅7个月集贤厅落成

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集贤厅是国家领导人与世界各国元首举行圆桌会议的主会场,也是被李实称为“十步一创新”的地方。

李实说集贤厅从设计施工到交付,只用了7个月时间。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好设计品质、施工质量及安全环保的有机统一,是最大的挑战。白天李实和同事们都扑在现场干活、协调问题,晚上回到公司再把各类问题汇总解决,做到问题不过夜!他说:“既然干,咱就干出彩!”

在最后的“冲刺”时刻,很多工种协同配合,采取“三班倒”模式,24小时不停工。所以这三年对于经历项目建设并夜以继日拼搏的参建者们来说,付出了远远不止三年的时间,正因为如此才让大家看到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国际会都。

集贤厅还有很多创新,比如室内四周的18根圆木立柱上的景泰蓝斗拱,就是第一次将北京特色技艺景泰蓝和中国木建筑的标志性斗拱结合在一起,在空间上创新出一种层次感和仪式感。

再比如东西两侧,墙面上是8幅木雕画,主题是北京的“燕京八景”。在木雕画最后的涂刷环节中,过去是刷清漆来展示木质的光滑,但考虑到集贤厅是个密闭的会议室,李实和工匠大师反复研究之后,创新采用食用蜡来代替清漆,既能展现木质的丝滑,又环保。

打造夏园,展现中华文化韵味

出了集贤厅往南走,第一眼看到的是这个中式景观庭院“夏园”,它是在原来的水湾地貌基础上设计修整而成。

李实告诉我们,设计师们在夏园里安装了新型的雾喷系统,这个系统除了能给草坪和林木补充水分之外,雾气昭昭的这种感觉,也塑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的“藏与露,隐与显”的视线关系。这样一来,庭院景色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带有一种中国文化的韵味。

整个夏园的设计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融合和创新。为更好地实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形象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立体、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句“精彩”,一切辛苦都值了

2014年,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刚建好,接待的第一个国际会议就是APEC。大会之前外交部组织各国大使馆的人来参观,车一停,各国使领馆代表一下车,看到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鸿雁展翼 汉唐飞扬”的外观时,几乎不约而同地说“Wonderful”(精彩)。

李实当时特别心潮澎湃,因为他大儿子是2013年12月出生,正是这个会议中心建设最吃紧的时候,他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在家,连续七个月,吃了很多苦终于把会议中心建成了。现在各国使节对会议中心赞不绝口,李实心中既骄傲,又感动,觉得那无数个日夜的付出都值得了。

现在,国际会都成为一个既能满足大国首都外事活动需求,又能为市民休闲生活提供方便的世外桃源。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了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游客可以通过预约北控国际会都之旅前来拍照打卡、休闲度假。五一过后,这里还会推出更加丰富的日游和夜游项目以及数字化应用场景。

在李实看来,无论是大厅和展品的设计,还是会场的布置、物品运输,都充分体现了建设团队的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大家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通过服务一次次国际高端峰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世界的舞台,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弘扬。虽然很辛苦,但李实说:“能参与建设雁栖湖国际会都,这10多年有机会能和大国外交共同成长,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