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应对自由行的挑战

出门旅游,自由行越来越多,跟团游的比例不断在降低。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儿,因为人们对旅游诸要素的驾驭能力,在肉眼可见的增强。

就整体而言,表现为出行方案的集成能力,在不断的分化和下沉。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

就游客而言,向往美好的生活是我的权利,出差之余逛吃逛吃是我的需求。去故宫参观浏览,最好是有一位高品质的导游从旁讲解。无非是作为游客,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筛选,或者是成本太高,或者是风险太大。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交易费用太高。但是,不管怎么样,游客的需求就摆在那里。

就旅行社而言,生意是不是更好,客户是不是更多,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容量、供给端旅行社的数量和质量、自身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以及跟团游在整个旅游市场中的比例变化,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自媒体的平台上,很多人都在说,将来的旅游是要做私域,要做小包团,要做自由行,旅行社是要完蛋的。这种说法貌似合理,制造了很多焦虑。但是,科学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并不可靠。因为这种说法,只是陈述了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一个事实,并没有加上供给端,做整体的科学分析。

我们还是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工具框架来分析,人们认识的偏差主要来源于,将一个或者一组成本巨大的交易费用,忽略不计,假定为零。比如,游客自由行,筛选供给端服务的交易费用就很大。年轻人做攻略,还可以借助各种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工具。但是,年龄大一点儿的,怎么办呢?还有时间的比较成本,时间成本很高的人,本来就是出差之余,想顺便参观一个景点,又怎么办呢?诸如此类的,还有旅游安全、交易风险、法律风险,等等,好多好多。

标准化产品集成的出行方案,表现出来的就是成熟可靠、成本低。只要命中特定游客的需求,标准化产品的价格是定制化产品无法比拟的。旅行社的挑战也很明显,标准化产品在整体旅游市场的份额,一定是不断降低的。旅行社怎么样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效率,把定制化出行方案的成本降到贴近标准化产品,则是出路之一。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导游应对自由行的挑战,旅行社的先不说。

导游服务很像是司机服务,最定制化的就是导游的微信群,即所谓的私域。私域作为定制化的极端,正如旅行社标准化的极端,无非是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会有消长,但并不会消失。因为,只要命中了特定游客的需求,价格就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

与司机服务所不同的是,人们有可能在一个交通区间内反复用车,但是不可能反复参观游览同一个景点。同一个司机,在一个城市的不同交通区间内,服务质量可以大致相同。而同一个导游,在一个城市的不同景点讲解,服务质量可能会相差很多。所以,可以推论,私域所能供给的导游服务份额,在某种程度上一定小于司机服务。

导游服务的标准化细分和衡量,以及标准化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是导游大规模自由执业的前提条件。这个交易费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巨大,而又会被人们忽略不计的费用。成本巨大的程度,会超出我们一般人的想像。大概相当于互联网支付领域的支付宝、社交领域的微信、出行领域的滴滴,等等等等。

标准化和基础设施的特点,就是这样的。建设起来成本巨大,而使用起来的边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扣除私域供给的份额,旅行社的标准化供给效率,也可以从这样一个自由执业的导游平台中获益。

除非有法律上的约束,从交易费用的分析来说,自由执业的导游平台,成本大到旅游市场只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在旅游市场上,最终是谁,以及会以什么样的途径,最终收敛为一个平台,我们不晓得。

但是,作为一个导游来说,尤其是新导游和准导游,押宝每一个可能会胜出的平台,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市场上每出现一个这样的平台,我们都可以一起关注、讨论。

橄榄游的产品系列

说到这里,作为一个导游,我介绍一下橄榄游产品,应该不为过吧?在我看来,橄榄游产品,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关注和讨论的平台。

橄榄游小程序

橄榄游小程序,是产品的游客端,游客可以在这里选导游。

在广告条上,橄榄游给自己的定位,是预约导游的滴滴模式。这个定位不能说有错,但是正如百度最开始说自己是中国的 Google,最终他们走向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对游客来说,可以预约一场有导游的自由行。对旅行社的标准化产品来说,也可以从自由执业平台上采购标准化的导游服务。

导游带团宝

导游带团宝APP,是产品的导游端,导游在这里可管理自己提供的导游服务。

在应用市场上,下载安装导游带团宝APP,进行身份认证。

先选个体导游,再选持证导游,再录入个人信息,然后就可以研究了。

橄榄游产品,正在导游入驻的供给端阶段。作为一个导游,尤其是一个新晋导游,给平台一点儿支持,给自己一个机会,总是不错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橄榄游接单后,是有带团记录的。对于想考中级的导游来说,是不是很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