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乱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逢也有曾相识,都是天涯沦落人。

大家好,我是周培公,一个会写代码的兽医。

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所以,聊斋志异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聊斋志异中的乱离,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我们还接着说聊斋,在书开正封之前,得做一个修正。

以前说,不理解蒲松龄老先生的礼制法统,就不入聊斋志异的门庭。这是对的,强调礼制在聊斋里的重要性。

但是,过于强调就显得以偏盖全了。礼制内容和鬼狐故事一样,都是聊斋志异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但并不是全部。

聊斋志异,准确的说,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

斋,在这里,是书房的意思,聊斋是蒲松龄老先生的书房,这是一般的理解和解读。

在聊斋志异中,斋是很多故事发生的场所。斋,在一个几进的四合院的后院,或者后花园,靠近可以独立出入的、院子的后门儿。往前院儿走,就是家庭生活的起居之处,出后院门儿,就是乡野林间。

斋,在聊斋志异中,是人的社会和鬼狐世界的连接点。

在聂小倩的故事里,宁采臣收殓了聂小倩的尸骨,埋在自己书斋的后面。歌哭之声相闻,这就是斋和坟头的距离。如果您有兴趣,就给我打赏一分钱,关注我的公众号和视频账号。后面我们找时间认真准备一下,说说这一段聊斋名篇,聂小倩。

聊斋志异的志,是历史的意思,是记录的意思。纵向、时间维度的,叫史。横向、空间维度的,叫志。像三国志、地方志等。

当然,讲史的不可能不涉及到空间,故事发生的地方。写志的,也不可能不交待时间轴、时间线。所以,史和志,有的时候也分辨不了那么清楚。

聊斋志异的异,就是离奇的、诡异的人或事。志异,就是记录奇异的人、奇异的事。或者说,奇异的人、奇异的事的记录。

康熙二十六年,就是公元 1687 年。夏天六月份的时候,在城西一家村民的瓜地里,有一根黄瓜上面,又长出了新的瓜蔓子,结了一个西瓜,有饭碗那么大。聊斋志异里的这一篇记录,就叫瓜异。

聊斋志异,不能当鬼狐小说那么看。蒲松龄老先生,志在为史家续文脉,为往圣继绝学。虽然思想高度和视野广度,欠那么一点儿意思,但是其志如此,不在小处。

说完聊斋志异的正经含义,咱们书开正封,继续说聊斋故事,乱离。

您可能会有疑问,故事的名字好奇怪呀?其实不奇怪。乱离就是,在兵荒马乱之际,百姓人家生离死别的故事。

说的是,京师人刘芳辉,在礼部当一个管教育的官。刘芳辉有一个小妹,许配给了一个年轻人,叫戴雨农。两家商量着在挑出阁的好日子了。虽然已经谈婚论嫁,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刘小妹和戴雨农这两个年轻人并不认识。

当时,吴三桂在山海关降了皇太极,李闯兵败撤出京师。北兵入境,兵锋已到京师城外。刘芳辉他们兄弟和他们的爸爸,觉得刘小妹身体弱小,又裹着小脚,兵荒马乱之际跑不快,是个累赘。他们一家子就合计着,把刘小妹梳洗打扮一番,给戴家送过去,得了。

正在梳妆之际,乱兵纷纷闯入。刘家父子撒丫子就跑,各自逃生。抛下刘小妹,被一个乱兵的头领捉了去。

在兵荒马乱之际,刘小妹的父兄各自逃生。扔下刘小妹,被乱兵头领捉了去。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北兵的这一位头领,四十来岁年纪,穿一件黑色T恤,戴一顶棒球帽,道貌岸然。刘小妹被捉了好几天,这位头领别说动手动脚,就是不三不四的话都没有说过。

晚上睡觉的时候,头领都是让刘小妹睡在另一张床上。给刘小妹的吃喝用度,也和自己一样,毫不欠缺。

这在兵荒马乱之际,可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没过几天,头领又捉了一个年轻人。这小伙儿的年龄,与刘小妹相仿佛,也大不了一两岁。小伙儿玉树临风,一表人材。言谈举止,也是文质彬彬。

头领对小伙儿说,我没有儿子,打算让你给我当儿子,你愿意吗?小伙儿被人捉了来当儿子,不愿意也不敢说啊。哼哼唧唧,吱吱唔唔的说不出话来。

头领又指着刘小妹,对小伙子说,你要是愿意给我当儿子,就让这个姑娘给你当媳妇儿。

小伙儿上下打量了一番刘小妹。那可真是,静若娇花照水,敷粉则太白,施赤则太赤。小伙儿一看这姑娘,不是姓林,就是姓宋啊。

小伙子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连说我愿意,我愿意。圣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爸爸这一番孝心,可动天地。我愿意当儿子,让我们家世代传承,香火不断。

这位头领说,行了行了。咱们择日不如撞日,可丁可卯,今天就挺好。兵荒马乱的,也不讲那么多礼数了。晚上,你们小两口儿,就睡里屋炕上吧。

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番卿卿我我,耳鬓厮磨,也不需要细表。

刘小妹在床上问小伙儿,老公,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小伙儿说,我叫戴雨农。

顺治五年、顺治六年,大同巡府姜环起兵,反清复明。摄政王多尔衮督兵围剿,发生了历史上的大同之屠。在这个背景之下,继续说聊斋乱离。

聊斋志异的乱离,是两则故事。咱们接着说第二个。

陕西有一位老爷,任两淮巡盐史。当时,家里人怕水土不服,也是嫌麻烦,就没有跟着老爷到南方就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山西大同府,巡府姜环,在前明任大同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崇祯十七年,也就是 1644 年,李闯攻克太原,姜环率部降了闯王。同年四月,清兵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环杀了闯王大将,降了大清的英亲王阿济格。

顺治五年冬,姜环得知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病故,摄政王多尔衮卧病在床。十二月初三日,就是 1649 年 1 月,姜环在大同府,率兵起事,反清复明。连续攻陷附近州县,十一城皆叛。

摄政王多尔衮带病,率英亲王阿济格、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督兵围剿。山西、陕西,两省都遭了兵灾,巡盐老爷家也不例外,音信隔绝。

清兵连克山西、陕西州县。英亲王阿济格,率部围大同。几个月后,大同城内粮尽,兵民饥饿,死亡殆尽。

顺治六年十月,姜环起兵不到一年后,被部将所杀,大同城破。

英亲王阿济格入城后,痛恨城内兵民固守,下令屠城。官吏兵民一概诛杀,附近各州县也遭到屠戮,史称大同之屠。

山西、陕西两省战事,陆续平息后,巡盐老爷派人到老家,探问消息。这一去才知道,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无人区,杳无人烟,无处可询消息。

巡盐老爷派人到老家,发现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无人区,杳无人烟,无处可询消息。后面怎么样,发生了什么事情?

再后来,巡盐老爷奉命回京述职。

有一个姓周的老仆人,六十来岁年纪,跟着老爷也有些个年头儿了。不久前,老伴儿去世。家里太穷,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

巡盐老爷心生怜悯,就赏了老周几两银子,让他去买个女人过日子。

正赶上,摄政王多尔衮和英亲王阿济格,率部凯旋。平叛大军俘获的妇女人口,不计其数,都在市场上售卖,就像骡马市卖牛马牲口一样。

老周也去了人口市场,拿着老爷给的几两银子,打算挑个老婆。他知道自己这几两银子不多,都不敢打听年轻女人卖多少钱。

其中有一个老太婆,五六十岁年纪,衣服虽然破旧,但是洗得很干净,穿着整齐。老周就从市场上,赎买了回来当老婆。

老太婆跟着老周回家后,坐在床上仔细盯着老周看了一会儿,问:你是老周吧?

巡盐老爷一家人,肯定是祖祖辈辈积了大德,感天动地,暗中有鬼神相助。发生了什么离奇的故事?

老周很好奇,就说,你怎么认识我是老周啊?老太太说,这么多年来,你一直跟着我儿子服役,我怎么能不认识你呢?

老周大吃一惊,赶紧过去告诉老爷。老爷过来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亲娘。母子两个抱头痛哭,又惊又喜。

老爷加倍赏了老周银子。老周这一把手里钱多了,再去人口市场,就不屑于再看,上了年纪的老太婆。

看到一个妇女,三十几岁,长像倒不是说多么倾国倾城,但是举止文雅,仪表不俗。老周就赎买了这个妇女。

回家的路上,妇女在前边,边走边往回看,突然问:你是老周吧?

老周又是大吃一惊,你怎么认得我是老周啊?这个妇女说,这么多年来,你一直跟着我老公服役,我怎么能不认识你呢?

老周吓了一跳,赶紧领着妇女去见老爷。老爷一看,真是夫人啊!两口子抱头痛哭,又悲又喜。

一天之内,母子、夫妻团聚,一家人喜不自胜。

老爷赏了老周白银一百两,娶了一房年轻漂亮的小媳妇儿。

想来,巡盐老爷一家人,肯定是祖祖辈辈积了大德,感天动地。暗中有鬼神相助,一家子才能得以破镜重圆。

可惜,讲这个事情的人,忘了巡盐老爷的姓名。在陕西,可能有人会知道巡盐老爷是谁。

巡盐老爷一家人,破镜重圆,如有鬼神相助。蒲松龄老先生最后是怎么点评他这段故事的?

蒲松龄老先生最后说,放火烧山的时候,玉石俱焚,那是肯定的。只有巡盐老爷一家人,得以破镜重圆。事情太过离奇,所以才当做故事传说,传了开来。

像董其昌这样的人,也只有一个孙子。现在,就是这一支,也断了香火。朝廷中的各位大臣们,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吧。真是太可悲了。这里说的现在,是在清朝,也就是蒲松龄老先生写作的年代。

蒲松龄老先生在这里,写了两句难懂的话:

一、董思白之后,仅有一孙。

二、炎昆之祸,玉石俱焚。

董思白是谁?

董思白就是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的书画家,是明朝松江派画家的代表。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崇祯五年第三次出山当官,崇祯六年告老还乡。

炎昆之祸,是什么意思?

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一的《尚书》,其中《夏书·胤征》中有一句话,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炎是炎热的炎。火炎是火烧的意思,昆冈是什么意思?

昆冈,通常是指昆仑山。尚书里的这句话,是说昆仑山被火烧的时候,美玉和顽石都会被烧毁。

您是不是还是奇怪,昆仑山怎么跟美玉和顽石联系到一起的?

新疆的和田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首,采自塔里木盆地南边的昆仑山中,古代称昆山玉,简称昆玉。

大家看看,这就是蒲松龄老先生,掉书袋的行文习惯。

点评了蒲松龄老先生掉书袋的文风,接下来我们还要认真的讨论一下,中国戏剧、小说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点评了蒲松龄老先生掉书袋的文风,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一下中国戏剧、小说文学的两个传统:

一、揭露残酷现实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大团圆结局的风月宝鉴传统

我们先看看乱离二则中的残酷现实。

学师刘芳辉,可是教化百姓的人,教人向善,教圣人的仁义礼制。

在乱兵入境之际,这一家子父兄爷们儿,想的都是把刘小妹这个细弱累赘扔出去。乱兵纷入,刘家老爷们儿都撒丫子跑路,根本没有人考虑自己还有一个闺女,还有一个妹子。

戴生这个人,仪采都雅。北兵入境,家破人亡。对认贼做父这个事情,一开始是唯唯诺诺,不置可否。一听说许给自己一个姑娘,一个跟自己一样家破人亡的姑娘,就喜形于色,溢于言表。

刘小妹,在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之际,被乱兵头领抓了去当老婆,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能许给一个年轻的人,那是最好的,也能很快乐。

尤其是枕上问姓名,少年即戴生也。

让我想起了加菲猫走丢后,被卖给宠物店。他怕乔恩找不到他而着急,非常痛苦。终于有一天,乔恩走进了宠物店,看到加菲猫。欣喜若狂,将他买回家中,大团圆结局。

加菲猫背对着落日说的那句话,我永远也不会问乔恩,那天他为什么会走进宠物店。

我们不指责,在兵荒马乱之际,人命如草芥,身世似浮萍的百姓。但是,可以讨论一下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悲剧。​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我们当然不应该指责,在兵荒马乱之际,人命如草芥,身世似浮萍的百姓。

第一则故事,是悲剧的全部吗?并不是。蒲松龄老先生笔下的悲剧在于,所有人,包括作者本人,都不认为这是一个悲剧。

这就是悲剧的全部了吗?也并不是。我们后面说风月宝鉴的时候,再继续挖更深一层的悲剧。

两军会战,所到之处的平民百姓,不问青浑皂白,统统抄没入官。陕西这位老爷,是朝廷的命官,家人尚且不能保。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平叛大军所掳略的妇女人口,都是平民百姓。大同城破的时候,就屠城了。官兵百姓,屠戮殆尽,哪还有叛兵和反叛的百姓啊。

也许,这就是易子而食。陕西这位老爷,知道自己家生离死别的悲伤,难道他不知道人口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悲剧吗?

不管怎么说,乱离二则的故事,都是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一直都是中国戏剧、小说文学的一大传统,也是被垢病的一个传统。被认为是很媚俗的手法,把悲剧的现实硬掰成大团圆的结局。

其实,这是不懂中国小说家们风月宝鉴的传统。

在红楼梦里,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但是,作为文学评论的工具,则是我的发明,是研究中国戏剧、小说文学的一把拐钉钥匙。

风月宝鉴,据说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之前的磨刀之作。但是,我并没有读过风月宝鉴这部小说,也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我们就说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就是跛足道人给贾瑞的那面镜子。这面镜子,两面皆可照人,镜子的把柄上錾着“风月宝鉴”四个字。镜子正面,是王熙凤的粉面含春,风情万种。镜子反面,是白骨夫人的脂粉骷髅。

脂砚斋批注说,镜子两面皆可照人,红楼梦表里皆有喻也。

戏剧、小说的大团圆结局传统,就是故事的主体部分,给你照反面,看到的都是青冢骷髅骨的现实世界。故事结束的时候,镜子翻个面,拿正面在你眼前晃一晃。

风月宝鉴,翻面翻得好的,我觉得首推京剧的红鬃烈马。

红鬃烈马,您可能不知道。但是,王宝钏武家坡和大登殿的唱段,估计只要听过戏剧唱段的人都听过。这些都是红鬃烈马的演唱片段。如果您有兴趣,就给我打赏一分钱,关注我的公众号和视频账号。我们后面找时间,解读一下全本的红鬃烈马,尤其深入分析一下大登殿的危机四伏的大团圆结局。

我们现在简单分析一下,乱离二则的风月宝鉴技法。

乱离二则的大团圆结局,当然是蒲松龄老先生,拿风月宝鉴的正面,在我们眼前晃了一晃。如果不翻面,镜子的反面给我们一照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刘小妹和戴生,最好的结局,大概是死于兵荒马乱。因为在乱世中,生不如死。

抻到最后了,最后说一下风月宝鉴。视频是提前拍的,最后的菱角预告不算数了。可能是因为聊斋涉嫌封建迷信,有的视频平台不给审核通过。后面接续一下老周游记,敬请期待。

巡盐老爷的妈妈和夫人,最好的结局,大概就是卖给寻常人家做老婆。

红楼梦抄检大观园后,惜春对尤氏说的,处置丫头入画的处置顺序,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

大家注意这个处置顺序,杀重于打,而卖比杀更严重。也就是说,被卖要比被杀更惨。

本来是想,把风月宝鉴的反面一照到底,看看兵荒马乱之际,真正的生离死别是什么样子。

但是,实在不忍细想,不忍描述。就说到这里吧。

风月宝鉴的用法,其他的戏剧、小说等,一般都是一直给照反面,结局的时候翻一下正面,来个大团圆结局,包括蒲松龄老先生也是这样。

我们之所以,用风月宝鉴命名这个传统,是因为曹雪芹神乎其技,炉火纯青,更有独到之处。

脂砚斋这个曹雪芹的小迷妹,是个叽叽喳喳的大剧透。虽然也批注说,红楼梦表里皆有喻,风月宝鉴两面皆可照人。

但是,他并没有剧透说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只给照了风月宝鉴的正面。

当然,也有可能是,脂砚斋看的时候,是一百回全本。脂砚斋也没有想到,在曹雪芹的风月宝鉴,将要翻面而未翻面时,被另一位无名大师一刀斩断,让我们只能看到断臂的红楼梦。

以荣华富贵,钟鼎玉食的角度解读红楼梦,不能说有错,只能说曹雪芹会哭晕在厕所。这不是我说的,是曹雪芹的小迷妹脂砚斋在点评风月宝鉴时说的。

别管您是不是感兴趣,也别管您是不是打赏一分钱,也别管您是不是关注我的公众号和我的视频账号,红楼梦这个坑咱不能开。这个坑太大了,填不上。

聊斋故事,我们已经说过齐天大圣了,下一个故事,咱让红孩儿悄悄的出个场。再说一个兵荒马乱之际,百姓人家生死离别的故事,菱角。

附原文

瓜异

二十六年六月,邑西村民圃中,黄瓜上复生蔓,结西瓜一枚,大如碗。

乱离

学师刘芳辉,京都人。有妹许聘戴生,出閤有日矣。

值北兵入境,父兄恐细弱为累,谋妆送戴家。

修饰未竟,乱兵纷入,父子分窜,女为牛录俘去。

从之数日,殊不少狎。夜则卧之别榻,饮食供奉甚殷。

又掠一少年来,年与女相上下,仪采都雅。

牛录谓子曰:“我无子,将以汝继统绪,肯否?”少年唯唯。

又指女谓曰:“如肯,即以此为汝妇。”少年喜,愿从听命。

牛录乃使同榻,浃洽甚乐。既而枕上各道姓氏,则少年即戴生也。

陕西某公,任盐秩,家累不从。

值姜環之变,故里陷为盗薮,音信隔绝。后乱平,遣人探问,则百里绝烟,无处可询消息。

会以复命入都,有老班役丧偶,贫不能娶,公赍数金使买妇。

时大兵凯旋,俘获妇口无算,插标市上,如卖牛马。

遂携金就择之,自分金少,不敢问少艾。

中一媪甚整洁,遂赎以妇。媪坐床上,细认曰:“汝非某班役耶?”问所自知,曰:“汝从我儿服役,胡不识?”役大骇,急告公。公视之,果母也。因而痛哭,倍偿之。

班役以金多,不屑谋媪。见一妇年三十余,风范超脱,因赎之。既行,妇且走且顾,曰:“汝非某班役耶?”又惊问之,曰:“汝从我夫服役,如何不识?”班役益骇,导见公,公视之,真其夫人,又悲失声。

一日而母妻重聚,喜不可已。乃以百金为班役娶美妇焉。

意必公有大德,所以鬼神为之感应。惜言者忘其姓字,秦中或有能道之者。

异史氏曰:“炎昆之祸,玉石不分,诚然哉。若公一门,是以聚而传者也。董思白之后,仅有一孙,今亦不得奉其祭祀,亦朝士之责也。悲夫。”

参考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