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雀笼
养雀笼是圆明园长春园北部西洋楼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实为连接中式园林与西洋景观的穿堂门建筑。该建筑东西两面呈现中西合璧风格:西侧为中式琉璃牌坊,东侧为镶嵌喷水塔的西洋宫门,南北侧屋舍专设铜丝网笼舍饲养孔雀等珍禽。乾隆帝常携后妃至此观赏鸟雀,其建造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法国传教士蒋友仁等主持设计。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期间,养雀笼遭到严重破坏,现存西侧牌楼基座与东门石构件遗址。
历史沿革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建成,作为西洋楼建筑群东扩工程的重要节点。该景观的营建始于乾隆帝对西洋建筑的兴趣,在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建议下,将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牌坊形制相结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其建筑图像被收录于《西洋楼铜版图》并陈设于园内。1860年10月6日遭英法联军劫掠破坏后,逐渐湮没为遗址。
建筑特征
建筑本体为五间三进式穿堂结构,中央明间设通行门道,两侧次间安装铜丝网笼舍。东西立面呈现文化交融特征:
西立面:仿中式琉璃牌坊样式,顶部设黄色琉璃瓦
东立面:采用西洋拱券宫门样式,中央嵌黄铜雕花门,门侧设三层阶梯状喷水塔,水流经塔顶注入地面石孔
装饰细节:汉白玉石柱雕刻巴洛克几何纹与中国卷云纹,北墙镶郎世宁绘制的油画帆船图
功能用途
主要作为皇家珍禽展示场所,兼具交通枢纽功能:
南北屋舍常年饲养孔雀、鹦鹉等观赏禽类,笼舍设通风采光窗
连接中式园林与西洋景区,东门外架设瓶形花石平桥直通方外观建筑群
乾隆帝驻跸圆明园期间,常于清晨携嫔妃至此观赏孔雀开屏
遗址现状
现存西侧中式牌楼夯土基座,残高约1.2米,东侧西洋门遗存部分雕花石柱及拱券残件。遗址区可见:
喷水塔基座:保留三层叠涩式石砌结构
铜丝网固定槽:南北墙体遗留宽15厘米的凹槽,用于固定饲养铜网
铺地纹样:残存万字纹青砖与海棠纹石雕地坪
文化价值
作为我国首座仿欧式园林建筑群的代表作,其遗址具有三重历史见证意义:
中西建筑技艺融合的实证:采用中国传统的抬梁式结构与西洋拱券技术结合
清代宫廷绘画的载体:建筑内部陈设郎世宁油画作品,外立面装饰融合东西方纹样
近代历史事件的纪念碑:残存构件是英法联军破坏行为的直接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