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奇趣

谐奇趣,文化遗址,是于乾隆十六年建成的圆明园内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

长春园谐奇趣位于长春园之西北角,为西洋楼中最早建成者。谐奇趣之建筑为南向,正楼上下两层,上层三楹,下层七楹,建于汉白玉高台上。

基本信息

-【名称】:谐奇趣 -【类别】:文化遗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 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建筑 -【文物现状】:

遗址简介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1751年(乾隆十六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喷泉)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楼前

楼前月形台二层,两旁有玉石盘旋石磴十余级,上覆以西洋形式雕刻之玉石栏杆。上层平台正中楼门左右有西洋形式石狮子二座,异于中国石狮造型。楼墙覆嵌五色琉璃花砖,墙身抹粉红灰。

楼前两侧有奏乐用八角五色亭形楼。正楼两侧山墙有角门,出门有月形抄手西洋游廊,由顶上可至亭楼内。其游廊为平台式,左右各五楹。楼前有巨大海棠式喷水池,池中间有翻尾大石鱼一尾,鱼嘴喷水达五丈余,环池有铜雁十八只,雁咀喷水作曲形,另有四铜羊向池中喷水。池外东西有小形喷水池两座。

楼顶

楼顶为庑殿式,盖紫圆光琉琉瓦,中脊与四垂脊皆用蓝色琉璃番草。

楼下

楼下石券内亦有小喷水池两座。池南有湖,建石栏。西有线法桥,凡五券,每券刻兽面,水由口中喷出,成曲形,注入湖中。桥上有西洋座钟形假门一座,上嵌巨大时晨表一具。门南北障以雕刻花墙。桥上有闸五道,水由方壶胜境而入长春园池,经过谐奇趣往南折流分散全园,楼西北方建有蓄水楼。蓄水楼五楹,楼北并连,有平台三楹,内为养水池。楼内上层东北角通水井,上安吸水机,吸水于平台上池内,由地下铜管输至各喷水管。谐奇趣之北有花园门、黄花阵。

主要景点

谐奇趣喷水池

原谐奇趣楼北小型喷泉之水池,后流散于北京城里,今已在原址复位。此喷水池为菊花式,池台周围雕刻花纹甚细。盛时池中设由四只铜猫、八个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水机关。该喷泉正北即欧式迷宫黄花阵。1987年在修复黄花阵阵墙时,该喷水池亦同时复位。

谐奇趣翻尾石鱼

原为西洋楼谐奇趣大型喷泉之旧物,今存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近岸水中。

此西洋翻尾石鱼,用黄褐色细石精雕而成。鱼身长165厘米,高87厘米,下部鱼肚宽90厘米,上部鱼嘴宽42厘米。盛时,此鱼位于谐奇趣楼南大型海棠式喷水池之正中,口内喷出水柱,可上升十余米。池四周及池内还有铜羊、鹿、鹅、鸭,以及石刻花瓶等喷水机关,皆一齐喷水,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