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水法

观水法位于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远瀛观南端,是清乾隆帝专为观赏大水法喷泉景观而建造的观景平台。其核心建筑为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后方设五件石雕屏风,雕刻西洋军旗、刀剑及葡萄纹饰,两侧配巴洛克式石门。该景观于咸丰十年(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破坏,残存的石屏风雕花石心曾于1910年被载涛移至朗润园,后于1977年运回原址。现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重要遗存,展现中西建筑艺术交融的历史价值。

建筑布局

观水法坐南朝北,与大水法喷泉群相对而建。主体建筑为汉白玉宝座台基,长8.3米,高1.5米,设有阶梯供皇帝登临就座。宝座后方立五块石雕屏风,居中主屏雕刻西洋军旗与兵器纹样,两侧副屏饰以葡萄藤蔓浮雕。东西两侧各建巴洛克式石门,门柱采用卷草纹雕饰,顶部设置贝壳形装饰。

历史变迁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在此参与外交活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时,观水法石构件遭劫掠损毁。1910年,醇亲王载涛将残存的石屏风雕花石心搬运至朗润园存放。1977年,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将其运回原址重新安置,现存石屏风为部分复原状态。

现状保护

观水法遗址现属于圆明园遗址公园西洋楼景区开放游览区域。残存建筑构件中,巴洛克石门柱基与宝座台基保存相对完整。石屏风虽缺失部分雕饰,但仍可辨识葡萄纹样与西洋图案。景区结合AR技术展示历史原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实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