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湖景区
西湖和颐和园的堤
西湖的堤
- 苏堤: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主持修建的,所以叫苏堤。它纵贯西湖西部,全长2.8公里,从北向南,北岸连着保俶山,南岸连着雷峰塔和净寺。堤上有映波、跨桥等6座古朴美观的桥,两侧种了很多花木,春天的时候桃红柳绿,“苏堤春晓”可是“西湖十景”之首呢。
- 白堤:原名叫白沙堤,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位于西湖的北部,连接湖岸与孤山,长约1公里,像一条纽带把杭州市区和西湖风景区连起来。白堤东头是断桥,西头是西泠桥,“断桥残雪”的美景就在这里。
- 杨公堤:由明代杭州郡守杨孟瑛主持修建,位于西湖西岸,现名叫环湖西路,与苏堤平行,也有6座桥,和苏堤的6桥合称为“西湖12桥”。这里比较寂静隐秀,能看到西线湖水与栖霞岭、丁家山相环绕。
颐和园的堤
- 西堤:在颐和园昆明湖的西部,是乾隆皇帝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建造的。从北向南依次建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6座风格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还有景明楼。西堤景色很美,种了桃树和柳树,春天柳绿桃红,就像“北国江南”。而且西堤是蜿蜒曲折的,能把园外玉泉山秀丽的西山山形与玉峰塔、妙高塔等景色都引入园中,让园内外的景色浑然一体。
- 东堤:是由康熙时为防卫畅春园修筑的“西堤”,在昆明湖往东拓展后加固、改造而成的湖东岸大堤。东堤的北段建了二孔水闸“二龙闸”,可以控制昆明湖往东流泄的水量,让堤以东、畅春园西墙以西的低洼地能得到灌溉,开辟成水田。
廓如亭
颐和园里的廓如亭,还有个名字叫“八方亭”。
历史故事
廓如亭修建于很久很久以前的乾隆十七年,也就是1752年,后来在光绪的时候又重新修过。那个时候呀,东堤还没有围墙,它就像一个守护者一样,守护着美丽的颐和园。
建筑特色
- 巨大的八角形建筑:廓如亭是个八角形的亭子,有八个角,从上面看下去就像一个大大的八角星。它的建筑面积可有384.95平方米呢,是中国现存古亭中面积最大的亭式建筑,被称为“华夏第一亭”。
- 独特的屋顶:它的屋顶是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就像一个漂亮的大帽子盖在亭子上,而且还有十六吻兽装饰,看起来特别威风。
- 坚固的结构:为了撑起这么大的亭子,设计师用了内外三圈共40根柱子来支撑,其中24根是圆柱形的柱子,16根是方形的柱子。
文化内涵
- 观景作用:以前没有围墙的时候,站在廓如亭里,四面八方的景色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昆明湖的湖水、十七孔桥、南湖岛,还有远处的万寿山佛香阁,全都能收入眼中。
- 守护寓意:它坐落在东堤上,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颐和园,保护着里面的美景和文物。
- 牌匾文化:亭子里每面都有一块木匾,一共有8块,其中有两块是乾隆皇帝亲手写的诗句,另外六块是光绪时期的大臣们写的,内容摘自《文心雕龙》,都是用来赞美这里的景色和当时的国家政事的。
十七孔桥
基本概况
- 十七孔桥位于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东侧水域,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水面上。
- 它建于乾隆年间,到现在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现存最长的桥,全长有150多米。
建筑特色
- 独特的桥洞设计:这座桥一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桥中间的孔最大,从中间向两边的桥洞依次变小,排列得非常整齐对称。
- 精美的雕刻艺术:桥两边的白石栏杆上,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一只石狮,一共有544只呢,比卢沟桥的狮子还多59只。这些狮子形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特别可爱。
文化意义
- 象征意义:在古代,数字“9”被看作是极阳数,是皇帝喜欢的吉利数字。十七孔桥从两边数中间都是第9个桥洞,正好迎合了皇帝对“9”的喜爱。
- 交通意义:它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把昆明湖东边的陆地和南湖岛连接了起来,让人们可以方便地走到南湖岛上游玩。
神奇景观
每年冬至前后的下午4点左右,如果天气好,站在南湖岛那边朝东南方向看十七孔桥,会看到神奇的“金光穿洞”景象。这时夕阳的光会正好照进桥洞,每个桥洞都好像被金色填满,特别壮观。
南湖岛
基本概况
南湖岛位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南侧,在西堤以东、万寿山以南的湖水之中,整个岛屿是圆形的,占地一公顷多。它四面环水,就像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昆明湖上,与万寿山遥相呼应,还通过十七孔桥与东岸相连。
历史由来
南湖岛是乾隆时期扩建清漪园时建造的,乾隆皇帝仿照神话中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布局,把南湖岛设计成了象征蓬莱的仙岛。咸丰十年,岛上建筑在大火中焚毁殆尽,光绪年间又按原样恢复了全部建筑。
主要景点
- 涵虚堂:它是岛中的主体建筑,前身为乾隆年间的望蟾阁,嘉庆时改建为涵虚堂。这是一座两卷殿,南面有露台,绕以石造雕栏,站在这里可以很好地欣赏昆明湖和万寿山的美景。
- 龙王庙:又叫广润祠,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这里是皇家祈雨的地方,里面供奉着西海龙王。
- 南湖庭院:位于广润灵雨祠以西,主要由鉴远堂、澹会轩、云香阁、月波楼以及西尽院组成。鉴远堂是皇帝用膳或处理政事以及祭祀龙王后休憩之所;澹会轩则体现了乾隆皇帝认为水中蕴涵动、静、物、理的四者合一的理念。
- 十七孔桥:岛东南处的十七孔桥非常有名,它像一条长虹卧波,桥栏上雕刻着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是中国古典桥梁艺术的杰作。
铜牛
- 基本信息:颐和园铜牛也叫金牛,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它铸造于1755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到现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啦。铜牛是用青铜铸造的,高1.14米,长1.75米,宽0.84米,卧伏在雕花石座上,牛头微微向右,双耳竖起,眼睛望着昆明湖水,就像真牛一样,特别逼真。
- 文化寓意: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水患,就铸造一头铁牛沉入河底,因为牛识水性,可以防止河水泛滥。后来到了唐朝,人们就不再把铁牛沉到水里了,而是放在河岸边用来镇水。乾隆皇帝就是根据这个传说,让人铸造了颐和园的铜牛,希望它能“永镇悠水”,让昆明湖的水不会泛滥成灾,给周围的百姓带来福气。
- 神话传说:乾隆皇帝把昆明湖比作天河,在湖的东西两侧分别建造了象征牛郎和织女的建筑,东侧的铜牛象征“牛郎”,西侧的耕织图象征“织女”,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就像天上的牛郎织女一样。
- 艺术价值:这只铜牛采用了写实的雕刻手法,把牛的神态、肌肉等都刻画得非常细致,仿佛下一秒它就会站起来走动一样,充分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古代铜牛之一。
- 历史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些侵略者听说昆明湖东岸有只金牛,就想来把它抢走。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没能抬起铜牛,有个士兵就用刺刀砍向铜牛,结果发现铜牛不是金子做的,才骂骂咧咧地走了,铜牛这才躲过了一劫。还有,在同治元年的时候,有个内务府的人把铜牛的尾巴割掉拿去卖废铜了,后来到了1888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才把尾巴接上。
金牛铭
夏禹治河,铁牛传颂。
义重安澜,后人景从。
制寓刚戊,象取厚坤。
蛟龙远避,讵数鼍鼋。
潫此昆明,潴流万顷。
金写神牛,用镇悠永。
巴邱淮水,共贯同条。
人称汉武,我慕唐尧。
瑞应之符,逮于西海。
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昆仑石碑
二龙闸
- 基本概况:二龙闸位于颐和园东堤北端,文昌阁南约100多米处,也被称为“二孔闸”,因有两个出水闸口而得名。它原在颐和园东大墙之外,1984年颐和园东墙外移,此桥被圈在了墙里。
- 历史渊源:二龙闸始建于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将畅春园的西堤改为昆明湖东堤,为了将西山诸泉之水引入海淀、万泉河灌溉粮田,沿堤设置了十来座水闸,二龙闸便是其中之一。
- 建筑特色:闸上是桥,方便颐和园内的通行。桥洞东边还有座南北走向的石桥。新砌的园墙将原有的两尊石雕龙头按原样放在墙基处,龙首向东俯视水面,张口做吐水状,而园墙外的拱形水门两侧也有新雕的龙头,拱门上写有“荷花池”三字。
- 功能作用:二龙闸是昆明湖东堤上唯一的一座泄水闸,主要用于调节昆明湖东部地区的用水,可用于泄洪、调节水位,还能灌溉园外农田,接济圆明园、畅春园等园林用水。
文昌阁
历史渊源
文昌阁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来是清漪园的园门之一,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又进行了重建。
建筑特色
文昌阁是一座城关式建筑,也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城基上原本是三层楼阁,光绪时期改建为二层。城头四隅角廊平呈“人”字形,整体建筑坐北朝南,气势磅礴。
文化内涵
- 供奉神像:文昌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铜像,还有两个小侍童铜像和一匹铜骡。文昌帝君是道教中主掌功名利禄、文运的神,在古代,读书人都很尊崇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庇佑,考取功名。
- 象征意义:颐和园西边的宿云檐城关供奉着武圣关羽,东边的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形成了“文东武西”的格局,象征着文武辅政,共同保卫皇家园林。
知春岛
名字的由来
知春岛位于昆明湖东岸北端,靠近东宫门和文昌阁。这里地势开阔、阳光充足,而且有万寿山为它遮挡寒风,所以冬天过后,春天来临的时候,这里周围的湖水总是最先融化,岛上的柳树也比其他地方的树早发芽,就像它最先知道春天来了一样,所以叫知春岛。
有趣的历史故事
知春岛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原本是四面环水、与岸隔绝的。后来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知春亭时,为了方便慈禧太后上岛游览,特意在亭的东面添建了一座平桥,使湖心小岛与东岸相连。
美丽的风景和建筑
- 知春亭:知春岛上坐落着一座漂亮的重檐四角攒尖顶的彩绘木构方亭,叫知春亭。它建筑通高11.273米,建筑面积76.5平方米,绘有苏式彩画,井字牡丹天花。从知春亭向远处看,北面是郁郁葱葱的万寿山和雄伟的佛香阁,西面能看到长堤以及玉泉山、西山,南面则是龙王庙和十七孔桥。
- 周边景色:岛上种满了柳树,春天的时候,柳树发芽,嫩绿的柳枝随风飘动,搭配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还有在水中嬉戏的野鸭,风景美极了。而且这里还是摄影爱好者拍摄落日和晚霞的好地方,每到傍晚,太阳慢慢落下,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和湖面上的倒影相互映衬,就像一幅美丽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