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炮展品

苏联造M1942式(ZIS-3)76毫米野炮

该型炮是苏联格拉宾设计局1940年研制,1942年2月定型装备,命名为“M1942式76.2毫米师炮”,也称“ZIS-3”,主要用于支援步兵、破坏防御工事、火力压制和反装甲作战。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6.2毫米
  • 高低射界:-5度至+37度
  • 方向射界:54度
  • 初速:680米/秒
  • 射速:25发/分
  • 最大射程:13290米
  • 直射距离:820米
  • 全重:3115千克

中国造一八式88毫米野炮

这门炮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国民党军的。

该型炮是1929年(民国18年)中国山西地方兵工厂仿制德国同口径火炮,也称“晋一八式八八野炮”,主要用于步兵野战火力支援。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85毫米
  • 高低射界:-5度至+45度
  • 方向射界:6度
  • 初速:525米/秒
  • 最大射程:10500米
  • 全重:1360千克

中国造一四式77毫米野炮

这门炮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国民党军的。

该型炮是中国仿制奥地利百禄18式77毫米野炮,1921年开始仿制,1925年(民国14年)定型,命名为“辽一四式野炮”,兼有野炮和山炮功能。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7毫米
  • 高低射界:-8度至+45度
  • 方向射界:7度
  • 初速:529米/秒
  • 射速:10至12发/分
  • 最大射程:11400米
  • 全重:1350千克

日本造机动九零式75毫米野炮

该型炮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缴获侵华日军的。在解放战争太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华北炮兵第2旅第1团第2营5连用包括该炮在内的3门九零式野炮封锁太原2个机场和1个空投场,击毁国民党军飞机9架,全连荣立大功,获得第18兵团的“威震敌胆”和太原前线司令部的“英勇命中,连毁敌机”奖旗各一面。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5毫米
  • 高低射界:-8度至+43度
  • 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
  • 初速:683米/秒
  • 射速:10至12发/分
  • 最大射程:13890米
  • 全重:1600千克

日本造九五式75毫米野炮

该型炮是日本1933年开始研制,1935年(日本神武纪年2595年)以“试制九五式野炮”的名称试制并投入试验,次年定型,命名为“九五式野炮”。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5毫米
  • 高低射界:-8度至+43度
  • 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
  • 初速:520米/秒
  • 最大射程:10700米
  • 全重:1108千克

(中)日本造机动九零式75毫米野炮

九零式75毫米野炮是1928年日本引进法国技术,1930年(日本神武纪年2590年)试制成功,1932年定型,命名为“九零式野炮”。该型炮是改进型,主要改进为换装机械化牵引型炮架和悬挂系统,将木轮更换为橡胶轮胎。1935年8月定型,命名为“机动九零式野炮”。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5毫米
  • 高低射界:-8度至+43度
  • 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
  • 初速:683米/秒
  • 射速:10至12发/分
  • 最大射程:13890米
  • 全重:1600千克

(左)日本造三八式75毫米野炮

1949年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使用该型炮参加渡江战役,胜利完成支援步兵渡江作战任务,有2门炮获得“渡江英雄炮”的光荣称号,这是其中的1门。

该型炮是日本向德国购买,后在日本仿制生产,1905年(日本明治38年)定型,命名为“三八式野炮”。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5毫米
  • 高低射界:-8度至+16度
  • 方向射界:7度
  • 初速:522米/秒
  • 射速:8至10发/分
  • 最大射程:7500米
  • 全重:947千克

德国造克虏伯75毫米野炮

该型炮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研制,可在短期内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适应性改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多国使用。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5毫米
  • 高低射界:-9度至+15度
  • 方向射界:7度
  • 初速:546米/秒
  • 射速:8发/分
  • 最大射程:6000米
  • 全重:895千克

美国造M1902式76毫米野炮

这门炮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国民党军的。

该型炮是美国纽约沃特夫里特兵工厂1902年研制定型的一种野炮。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口径:76.2毫米
  • 高低射界:-5度至+15度
  • 方向射界:54度
  • 初速:520米/秒
  • 射速:15发/分
  • 最大射程:7800米
  • 全重:114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