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
中国造63式装甲输送车
该型装甲输送车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装甲输送车,1958年8月研制,1953年定型装备部队。具有较强的装甲防护力和输送能力,可浮渡江河,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和物资器材,也可遂行侦察、警戒等任务。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2人
- 武器装备:12.7毫米机枪1挺
- 发动机最大功率:192千瓦
- 最大速度:陆上60千米/时 水上6千米/时
- 最大行程:陆上500千米 水上60千米
- 最大爬坡度:32度
- 越壕宽:2.2米
- 通过垂直墙高:0.6米
- 运载能力:步兵13人或物资1500千克
- 全重:12.8吨
美国造M8“猎犬”轮式装甲车
这辆装甲车是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解放上海时缴获国民党军的。
该型装甲车1942年定型,1943年装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和盟军广泛使用的一种装甲车,主要用于侦察、通信和指挥等任务。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4人
- 武器装备:37毫米火炮1门 7.62毫米机枪1挺 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
- 装甲厚度:20毫米
- 发动机最大功率:80.9千瓦
- 最大速度:90千米/时
- 最大行程:560千米
- 最大爬坡度:60度
- 涉水深:0.61米
- 通过垂直墙高:0.3米
- 全重:7.89吨
日本造九五式公路、铁路两用装甲车
这辆装甲车是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1月解放天津时缴获国民党军的。
该型装甲车是日本东京电气瓦斯公司研制的巡逻车,可在公路、铁路上行驶,1935年(日本神武纪年2595年)装备,命名为“九五式装甲轨道车”。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6人
- 装甲厚度:8毫米
- 最大速度:公路30千米/时 铁路72千米/时
- 全重:8.7吨
美国造LVT-3两栖输送车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在虬江码头缴获了一批LVT车辆,以此成立了第一支水陆坦克团,在登陆作战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辆坦克就是其中的一辆。
该型两栖输送车是美国研制装备的LVT系列车辆中的一型,1943年定型装备美军。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3人
- 武器装备:12.7毫米机枪1挺 7.62毫米机枪2挺
- 发动机最大功率:164.1千瓦
- 最大速度:陆上27.3千米/时 水上9.7千米/时
- 最大行程:陆上241千米 水上120.7千米
- 全重:17.5吨
英国造牛津MKI装甲输送车
这辆1947年10月生产的装甲输送车,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2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缴获的。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2人
- 发动机最大功率:81千瓦
- 装甲厚度:7至12毫米
- 最大速度:58千米/时
- 最大行程:206千米
- 全重:6.5吨
加拿大造“黄蜂”MKIIC喷火型运载车
这辆喷火型通运载车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1年3月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缴获美军的。
1942年,英国在通用运载车的基础上研制成功装备火焰喷射器的变形车,命名为“MKI”,后开发出MKII型。加拿大1944年在MKII基础上改进发展处MKIIC型,使其既能执行火焰喷射任务,又可作为普通运载车使用。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3人
- 武器装备:喷火器1具 7.7毫米机枪1挺
- 喷火距离:73至91.5米
- 装甲厚度:5至10毫米
- 发动机最大功率:62千瓦
- 全重:4.5吨
美国造M29C“黄鼠狼”轻型两栖输送车
这辆两栖输送车是人民解放军1949年解放上海时在虬江码头缴获国民党军的。
1943年,美国斯图特贝克公司研制成功M29输送车,后改进发展出两栖型号,命名为“M29C黄鼠狼”,用于水网、沼泽地带的人员和货物运输。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乘员:4人
- 装甲厚度:2至4毫米
- 发动机最大功率:55.9千瓦
- 最大速度:陆上40千米/时 水上6.5千米/时
- 最大爬坡度:45度
- 越壕宽:1.52米
- 通过垂直墙高:0.5米
- 全重:17.5吨
“勇士”战地越野车
该型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第二代军用轻型越野车,可用于作战指挥、物资运输、通讯指挥及轻武器装载等。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车长:4.4米
- 车宽:1.83米
- 车高:1.95米
- 载重量:500或750千克
- 最大速度:135千米/时
- 最大爬坡度:60度
- 越壕宽:0.55米
- 涉水深:0.6米
“猛士”火力突击车
该型车是中国研制的第三代高机动性军用越野车,2006年12月设计定型,是多用途的战术机动平台和武器平台。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 车长:4.69米
- 车宽:2.18米
- 车高:1.91米
- 载重量:1500千克
- 最大速度:110千米/时
- 最大爬坡度:60度
- 越壕宽:0.7米
- 涉水深:0.7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