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概况
行政区划
北京是咱们的首都。对于北京,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请允许我再给大家作个简略的介绍。
以前,北京叫燕京、北平等等。现在是世界著名的古都,也是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北京被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北京的经济不行吗,怎么不是经济中心呢?北京不是经济不行,而是党中央给的战略定位不是经济中心。北京市政府的职能往通州副中心挪一挪,北京的非首都职能往雄安挪一挪。
大家看中央给的战略定位,北京也不是一个旅游中心,对不对?中央给的战略定位不是旅游,那对我们大家的直接影响,就是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对游客不是太友好。比如,我很早就计划了到故宫参观,但是后面说【特朗普】总统要来,就不让我参观。我比【特朗普】总统的计划早啊,但是并没有什么用,你得给【特朗普】总统让路。好,大家先让我把北京夸一遍,最后的时候,我再给大家说一说北京的毛病。
北京的常住人口是两千多万,有十六个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北京市府是在通州。原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崇文宣武两个区,在2010年分别合并进了东城区和西城区。到了2015年底,所有的市辖县全部改成了市辖区,北京至此就告别了县治时代。
交通状况
作为现代化的一线国际大都市,北京必须是全国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枢纽。北京的交通客运能力,也是位居全国前列的。
北京的国家级高速公路就有八条,分别是京哈(G1)、京沪(G2,京津塘)、京台(G3)、京港澳(G4,京石)、京昆(G5)、京藏(G6)、京新(G7)、大广(G45,京开)。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Zero Point of Highways,China),就在北京的正阳门城楼大门洞那里,原来还可以走近参观,现在不行了。我们经常说的大前门,其实是正阳门的箭楼,北边的城楼是正阳门城楼。零公里标志是在正阳门城楼下面。
北京也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主要有京九、京沪、京广、京哈、京张铁路。京张客运专线,是中国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速度 350 公里/小时的智能化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高设计速度 350 公里/小时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 35 公里到 350 公里,京张铁路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北京航空很发达,4F级国际机场有两个,是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大型飞机。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第一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亿人次的机场。大兴国际机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当前已开通 4 条民机跑道,未来将有 7 条跑道。
北京的历史
北京房山周口店遗址,曾经生活过距今70万 ~ 20万年的“北京人”、距今20万 ~ 10万年的新洞人,距今4.2万 ~ 3.85万年的田园洞人、距今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1万多年前,定居于西山的东胡林人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蓟。明末的明崇涣是蓟辽总督,就是这个蓟。公元前11世纪的时候,蓟国是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国吞并了蓟国,并迁都到了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秦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
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因为在辽统治区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
一百多年后,金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因受到蒙古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主中都。
1267年,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1285年,新城全部建成,这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
北京的山川形势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部,东面与天津相连,其他都与河北相邻。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市的平均海拔43.5米,最高峰是门头沟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东灵山被戏称北京的珠穆朗玛峰,是当地户外运动爱好者非常喜欢攀登的山峰。
在唐朝和宋朝之间,夹着五代十国。五代是梁唐晋汉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在公元 936 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寻求契丹人的支持,答应做儿皇帝。石敬瑭当了后晋皇帝后的第三年,公元938年,,向辽割让幽云十六州。
当时的亲信部下,后来的后汉皇帝刘知远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
直到元朝的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收回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包括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州区)、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河北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
因为古代的幽云十六州在地理上,现在分属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行政区划,感觉上并不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你看看地形图就知道,从幽州到云州是整个北京北部的太行山和燕山,从东到西的一整个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在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继位,力排众议,不顾后晋与辽的国力悬殊,拒绝称臣。当孙子可以,称臣不行。最后辽兵长驱直入,直到开封。最有名的,当然是靖康之耻。金兵从幽云十六州南下,直接灭了北宋。
从这里一直到黄河,基本上无险可守,成为悬在中原农耕民族头上的一把剑。此后的四百多年时间,一直承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压力。
当然中原农耕民族,也多次谋求夺回幽云十六州。五代十国最后的一代,宋朝之前的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就曾北伐,但是以失败告终。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灭了太原的北汉后,想回兵趁势收复幽云十六州,也没有成功。
我们一直在说的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争夺,可没有说是中国和外国的争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包括妇孺皆知岳飞抗金,我们也是中国的内部矛盾。
烤鸭
烤鸭是北京和南京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北京菜或金陵菜,该菜品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其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食用,为宴席常用菜点,更是家常风味美食。
烤鸭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康(南京),当时《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北宋时期,烤鸭也称为炙鸭、烧鸭,已是汴京酒楼、市肆中的名肴。朱元璋建都应天(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的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南京烤鸭”。
菜品特色
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烤鸭真正进入市民生活是在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梁的美食有旋炙野鸭肉(现烤现卖的烤野鸭肉)、鹅鸭排蒸、莲花鸭签(将鸭肉切片,摆放成莲花形状)、燠鸭(灰火中烤制的鸭)、盐鸭卵(咸鸭蛋)之类的鸭美食,其中不乏大量烤鸭类的制法。根据吴自牧的《梦粱录》,杭州分茶酒肆里的菜单中就有“假炙鸭”和“炙鸭”,所谓“假炙鸭”是一种做的像烤鸭的素菜,“炙鸭”就是一种烤全鸭。
元朝天历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有“烧鸭子”的记载,烧鸭子就是“叉烧鸭”,是最早的一种烤鸭。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于应天(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吃口酥香,清末年间广州沫沫烤鸭,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皇宫取名为“烤鸭”。
公元15世纪初,明朝迁都于北京,烤鸭技术也由南京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北京烤鸭由此出现。明万历年间的太监刘若遇在其撰的《胆宫史·饮食好尚》中曾写道:“本地则烧鹅、鸡、鸭。”说明那时烤鸭已成为北京风味名菜。早年,在北京经营烤鸭店有便宜坊、全聚德、六合坊、祯源馆等。
烤鸭有挂炉烤、焖炉烤和叉烧烤。挂炉烤和焖炉烤最普遍。挂炉烤与焖炉烤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一般以枣、桃、杏等质地坚硬的果木为燃料,后者关上炉门用暗火烤,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烤鸭选用填鸭,在其养到四斤左右进,强制喂食,经六七十天的填喂,体重即可达3公斤,且具有体躯肥壮,皮薄脯大的特点,特别适于烤炙。北京鸭最初是饲养在玉泉山水纱的河流这中,入冬不冻,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矿泉鱼虾和水草。
烤鸭吃法多样,最适合卷在荷叶饼里或夹在空心芝麻烧饼里吃,并根据个人的爱好加上适当的佐料,如葱段、甜面酱、蒜泥等。喜食甜味的,可加白糖吃,还可根据季节的不同,与以黄瓜条和青萝卜条吃,以清口解腻。片过鸭骨架加白菜或冬瓜熬汤,别具有风味。烤后的凉鸭,连骨剁成0.6厘米宽、4.5厘米长的鸭块,再浇全味汁,亦可作凉菜上席。
烤成的鸭比生鸭重量减轻1/3左右,色呈枣红,油润发亮,皮脆肉嫩。一般成品重4公斤左右,用刀片成柳叶片,以108片为合格,趁热上席,当客片下。
菜品来源
明初年间,老百姓爱吃南京板鸭,皇帝也爱吃,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宫廷里的御厨们就想方设法研制鸭馔的新吃法来讨好皇帝,于是也就研制出南京烤鸭,分为叉烧烤鸭和焖炉烤鸭两种。
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带走了不少南京宫廷里烤鸭的高手。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就在老“便宜坊”的市幌上还特别标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鸭。叉烧烤鸭以“全聚德”为代表,而焖炉烤鸭则以“便宜坊”最著名。金陵烤鸭是选用肥大的草鸭为原料,净重要求在2.5公斤左右。
在1864年,京城名气最大的“全聚德”烤鸭店也挂牌开业,烤鸭技术又发展到了“挂炉”时代。它是用果木明火烤制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不仅使烤鸭香飘万里而且还使得“北京烤鸭”取代了“南京烤鸭”,“金陵片皮鸭”则能在港澳、深圳、广州等南方几个大城市的菜单上见到。
南京烤鸭讲究皮酥肉嫩,肥而不腻。但是真正的行家,却十分挑剔店里奉送的那一兜红卤。店里鸭子烤得好不好,大抵看看卖相便可以揣测出来,但老卤对不对味,却非得口舌亲尝方知。明炉烤鸭,鸭腔子里面必得灌水。外烤内煮,一旦鸭肉熟了,这一包汁水也鲜透。趁热把酒酿蜜卤倒进汤汁,浇上糖色、米醋、精盐,考究起来加一滴酱油都不算本事,端出去的红汤老卤才叫地道。
北京鸭是当今世界优质的一种肉食鸭,即用填喂方法育肥的一种白鸭,故名“填鸭”。不仅如此,北京鸭曾在百年以前传至欧美,经繁育一鸣惊人。因而,作为优质品种的北京鸭,成为世界名贵鸭种来源已久。北京烤鸭采用北京特有的果木炭火烤制,味道独特。
菜品历史
朱元璋建都应天(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入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宫廷取名为“烤鸭”。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由于制作时取用玉泉山所产的填鸭,皮薄肉嫩,口味更佳。烤鸭很快就成为全国风味名菜。北京两家有名的烤鸭店“便宜坊”“全聚德”,便是明朝时开业的。“烤鸭”在明朝时成为北京官府人家中的席上珍品。
到了清朝,官吏们常常收购北京烤鸭,供皇帝及其亲属享用。据《竹叶亭杂记》记载:“亲戚寿日,必以烧鸭相馈遣。”烧就是烤,可见烤鸭还成了当时勋戚贵族间往来的必送礼品。又有《忆京都词》这样写道:“忆京都,填鸭冠寰中。焖烤登盘肥而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北京最早的烤鸭店是金陵“老便宜坊”。又据有关记载,北京便宜坊烤鸭店开业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而全聚德烤鸭店则开业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比便宜坊晚了400多年。《全聚德史话》追溯北京烤鸭的源头:北京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家烤鸭店。字号最老的数宣武门外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其匾额上冠有“金陵”二字。“老便宜坊”是明朝时从南京迁来的,当年生意兴隆,名声响亮得很,单是门两旁那副“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对联,便颇能引人垂涎。后来的烤鸭店,有许多家都套用了便宜坊的字号。有的仅改动其中一字,例如“便意坊”,或者“明宜坊”,或者“便宜居”等等。
制作做法
原料配方
烤鸭的主料选用填鸭。因为填鸭具有填养时间短,育肥快,肥瘦分明,皮下脂肪厚,鲜嫩适度,不腥不酸。是制作烤鸭的最理想原料。
宰鸭
工具:宰刀一把,盛血盆一个。
方法:
(1)先用左手攥住两个鸭膀根部,右手将鸭右掌向后搬起,再用左手的小拇指勾紧。用右手捏住鸭嘴,让其脖颈向下弯,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鸭头的下部,使脖颈皮绷紧。 (2)右手持刀,轻轻割断食管、气管,随即放下刀,用右手捏住鸭嘴,使刀口对准盛血盆(盆内预先加有适量的水和精盐),左手将鸭体向上移动,把鸭血控净即成。
注意:操作要稳、准、快,刀口要小,两管(食管、气管)要割断,鸭血要控净。另外宰杀前要让鸭子饮足水,这样,鸭毛容易煺。
烫毛
设备及工具:大灶一具,大锅一个,凉水盆一个,水勺一把,小圆木棍一根。
方法: (1)将锅坐火上,加入清水(八成满),待水烧至55~60℃(没有温度表,可用手试水温。其方法是:将手先在凉水盆里浸泡一下,再下入锅中快速捞搅,如能连续捞搅3~4次,手就烫得不能再捞搅,说明水温适度),即可将鸭下锅烫毛。
(2)烫毛时,先用左手攥住鸭掌,把鸭头浸入锅中,用手抖动。再把鸭体下入锅中,用小木棍沿鸭体往返拨动,使鸭毛透水均匀。鸭在水中烫3分钟左右(边烫边用手试着拔毛),待鸭毛很容易拔下时,表明鸭毛烫好,要立即将鸭子取出。
注意:烫毛时,动作要快,水温要适度,烫毛的时间长短要合适。
煺毛
设备及工具:木案板一块,凉水盆一个。
方法:
(1)将烫好的鸭子脯面向上,放在案板上,左手按住鸭体,用右手往鸭脯上淋点凉水,再用右手把鸭脯毛煺下(用力要轻)。
(2)将鸭体翻过来,放在煺下的鸭毛上,再用左手按住鸭体。用右手将鸭背、鸭尾尖的毛煺下。然后,把鸭颈、鸭头的毛煺下。
注意:操作时动作要快而轻,鸭毛要煺得干净,鸭皮面不破不损。
择毛
设备及工具:木盆(或铁盆)一个,鸭镊子一把(鸭镊子是一种专用的择鸭毛工具)。
方法:
(1)择毛须在水盆中进行(春、夏、秋三个季节用凉水,冬季可用温水)。择毛时,用左手托着鸭体,右手持鸭镊子,将鸭身的残留毛、胎皮择干净。
(2)择毛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使鸭体破损,也不要用手指在鸭体的某一处反复触摸,否则鸭体会造成溢油现象,影响质量。
注意:择毛动作要快而稳,残毛择得干净,鸭皮不溢油,无破损。
掏膛
设备及工具:空气压缩机一台,开生刀一把,凉水盆一个,鸭撑子一个。
方法:
(1)将鸭脯向上,鸭头朝外摆好。用左手攥住鸭掌,向上略抬起,使鸭腿肉绷紧,右手持刀将鸭掌从关节处剁下来。然后,将鸭体翻过来,使鸭头朝里,掰开鸭嘴,拉出鸭舌。
(2)将鸭颈刀口处的鸭皮翻起,用左手拉住食管、气管,右手的大拇指顺着鸭颈皮下的食管、气管,轻轻捅至鸭膀的上边。再把气管拉断,取出。
(3)用左手捏住鸭头,用右手把空气压缩机的气嘴捅入鸭颈的刀口里,开始充气(气充入皮里肉外的脂肪层)。待气充至八九成满时,拔出气嘴,用左手攥紧鸭颈根部,防止跑气。
(4)将右手的食指捅入肛门内3~4厘米,把食指向上弯曲,勾住大肠的尾端,拉断大肠与肛门的连接处。然后,将右鸭膀往前搬,用左手卡住,用右手持刀,在其右膀下割开一条3~5厘米的刀口。
(5)将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鸭膀下的刀口伸进去。拉出食管及气管头。再把拉出的食管缠绕在左手食指上,拉紧。同时,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入鸭腔,从上至下勾断鸭腔与内脏连接的软组织,再勾住鸭胗,左手与右手同时用力,拉出内脏。右食指和中指再伸入鸭腔内。在贴进脊椎的两侧。取出肺叶。
(6)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把鸭撑子由刀口捅入鸭腔内,把鸭撑子的下端放置在脊椎骨上,以立式稍向前倾斜,稳住以后,向后拉,卡入胸骨与三叉骨,使鸭体撑起。
注意:掏膛的动作要快,刀口要小,鸭体无血染痕迹,鸭体充气要丰满,皮面不能破裂,内脏掏得干净,什件(鸭肝、鸭肠、鸭胗等)要完整不碎。
涮膛挂钩
设备及工具:大水盆一个(或水池)。
方法:
(1)用左手的大拇指从鸭膀下的刀口伸入,其它四指托住鸭的背部,再将鸭体按入水盆(或水池)中,使鸭腔充满清水。然后,将鸭头向上,托起鸭子。用右手的食指从鸭肛门捅进,勾出回肠头,使水从肛门流出。再将鸭子按入水中,使鸭腔灌满水,将鸭头朝下,使鸭腔内的水由颈皮内及鸭嘴内流出,冲出鸭嘴内和鸭颈内的杂物、粘膜,涮膛结束。
(2)左手攥住鸭头,将鸭子提起,用右手在鸭头的下端,顺鸭颈向下捋至根部,去其余气。再将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鸭膀下的刀口伸入,提起鸭子,松开左手,使鸭头垂下。用鸭钩在距离鸭颈根部5~6厘米的鸭颈处下钩,使鸭钩尖从另一端露出即成。
注意:要把鸭腔、鸭颈、鸭嘴均涮洗干净,把回头肠及鸭腔内的软组织等勾出,鸭的皮面无血染迹,鸭钩挂得端正,钩距要适度。
烫皮打糖色
设备及工具:火灶一具,大锅一口,盛糖水的盆一个,水勺一把。
方法:
将盛糖水的盆涮洗干净,放入饴糖和清水搅匀。再将锅坐火上,加入清水,烧至滚开。用左手提起鸭钩,将鸭子提至锅的上方(注意不要让鸭头浸入水中),右手持手勺,舀起锅内的开水。从鸭身的刀口处开始,从上至下浇烫鸭皮(浇烫3~4次)。鸭皮烫好后,要迅速把鸭子提至糖水盆的上方,用搅匀的糖水浇淋鸭身3~4次。控去鸭腔内的水即成。
兑糖水的比例及兑制方法
枣红色的烤鸭一般为1∶5.6~6(即1公斤饴糖兑入清水5.5~6升)。
金黄色烤鸭一般为1∶6.5~7.5 (即1公斤饴糖兑入清水6.5~7.5升)。
兑制时首先将饴糖放入盆中,放入少量的温水泄开,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清水,用手反复搅拌,使其均匀即成(如用白糖,要先将其加入少量的清水,上火熬煮片刻,再倒入盆中,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清水,搅匀即成)。
注意:要用旺火,水要烧得滚开,糖与水的比例要适度,鸭皮面烫得光亮、美观。
晾坯
设备及工具:挑鸭杆一根,挂鸭杆(或挂鸭架)一套。
方法:将烫皮打糖后的鸭坯挂在挂鸭杆(或挂鸭架)上,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使鸭皮干燥。一般在春秋季节晾24小时左右,夏季晾4~6小时,在冬季要适当增加晾的时间。
注意:晾鸭坯时要避免阳光晒,也不要用高强度的灯照射。在冬季,室内不要安装取暖设备。晾鸭坯时要随时观察其变化,如发现鸭皮溢油(出现油珠儿)要立即取下,挂入冷库保存。
贮存
设备及工具:冷库一座,冷库内的挂鸭坯架一套。
方法:晾好的鸭坯要顺序挂入冷库内的挂鸭坯架上,保持鸭坯不挤、不碰、不压。
注意:冷库内的温度,宜控制在3~5℃。
烤制准备
- 选柴。
北京烤鸭(挂炉)的燃料以枣木柴为最好,当枣木柴不能满足供应时,应采取用桃、杏、梨等果树木柴。果树木柴具有烟少火硬。耐燃烧,有清香味等特点。对有异味的松、柏、椿、桐等木柴,应禁止使用。
- 清炉烧炉。
在一般情况下,要提前1小时将烤炉内的残灰清理干净,留足炭底,码上果木柴。点燃30分钟左右,当炉温上升到200℃以上,即可准备烤制了。
烤制技术
- 捅鸭堵塞。
鸭坯入炉烤制前,要把预先备好的鸭堵塞用巧劲捅入鸭子的肛门内,并使其卡住肛门口,以防止鸭体灌汤后汤水外流。所谓巧劲是指捅入堵塞的动作要准确、迅速。因鸭坯经晾制后表皮已绷紧,捅鸭堵塞,犹豫不决,左转右扭,势必挤破鸭坯表皮,所以必须用巧劲一下子插入卡紧。
- 灌汤。
当鸭坯捅好鸭堵塞后,即可由鸭身的刀口处灌入开水(也可加入适量的花椒水、料酒),称为灌汤。一般灌入鸭体的开水,约占鸭腔的十分之八即成。
- 打二遍色。
鸭坯灌肠后,还须打二遍色(即第二次打糖,与第一次打糖的区别是糖水的含糖量要适当减少)。其方法是:左手提起鸭钩,把鸭坯提到糖水盆的上方,右手持水勺,舀起糖水,浇匀在鸭坯上即成。打二遍色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出现上色不匀的情况。
- 转烤和撩裆。
鸭坯打二遍色后,要检查一下挂鸭钩(防止出现松动掉坯及不易转动的现象),然后就可以入炉烤制了。在烤制进行当中,火力是个关键,要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一般鸭坯刚入炉时,火要烧得旺一些,随着炉内温度的升高,以及鸭坯上色的情况,火力要逐渐减弱,炉温一般控制在250~300℃之间为好。
鸭坯入炉后,使鸭体右侧后背向火,约烤12~13分钟。当右侧后背烤至桔黄色时,转动鸭体,使左侧后背向火,约烤7~8分钟。待左侧背与右侧背呈同样颜色时,转动鸭体,烤左侧鸭脯。当同样呈桔黄色时,可将鸭用杆挑起,近火撩其左侧底裆,使腿间着色,然后重新挂入炉内,烤右侧鸭脯,约烤2~3分钟。当右侧鸭脯烤成桔黄色时,再将鸭子挑起,撩右侧底裆。当右侧底裆烤至桔黄色,把鸭挂回炉内,烤其右后背,约烤5分钟,再转烤左后背5分钟左右。鸭身上色已基本均匀。当鸭身刀口处溢出白色而带有油液的汤汁时,挑起鸭子,再次撩裆找色后,即可出炉。一只1500~2000克的鸭坯在炉内烤35~40分钟即可全熟。对于鸭子是否已经烤熟,除了掌握火力、时间、鸭身的颜色外,还可倒出鸭腔内的汤来观察。当倒出的汤呈粉红色时,说明鸭子7~8成熟;当倒出的汤呈浅白色,并带有一定的油液,说明鸭子是9~10成熟。如果倒出的汤呈乳白色,油多汤少时,说明鸭子烤过火了。
- 出炉刷油。
鸭子烤好出炉后,要趁热刷上一层香油,以增加皮面光亮程度。并可去除烟灰,增添香味。
制备配料
食用烤鸭的配料主要是:甜面酱、大葱白段。为了适应不同宾客的生活习惯,也可增加精盐、白糖、花椒油、姜末、米制油、蒜泥、小萝卜、小葱、黄瓜、青萝卜等为配料。
1.甜面酱:是以面粉为主加工发酵制成的。甜面酱以“天源”、“六必居”两家的为佳。具有色正、味浓,稀稠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甜面酱购进以后,需要再进行加工,才能与烤鸭一起食用。加工的方法是:把甜面酱放入盆内,按每500克甜面酱加入125克白糖和25克香油的比例兑好,搅拌均匀。上屉蒸25分钟左右,取出晾凉即成。
2.大葱白段:以选用山东省出产的高白大葱为佳。它具有鲜嫩,甜脆和宜于生食的特点。大葱白段的加工方法是:先将其剥洗干净,切去青绿的部分,再切成6厘米长的段,把中间破开即成。
简单做法
原料:鸭子半只、葱段儿、姜片儿、大料、花椒、料酒、酱油、糖浆(蜂蜜也可以)。
做法:
1、鸭子放入大一些的容器。
2、放入葱段儿、姜片儿、花椒、大料、料酒、酱油,均匀涂抹在鸭子身上, 腌制1-2个小时。
3、腌制好的鸭子,表面均匀涂抹糖浆。
4、烤箱180度预热,中层50分钟左右,下层放上盖了锡纸的托盘。
5、切薄薄的片儿。
私房话:
1、鸭子的腌制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来订,喜欢原汁原味儿的可以缩短腌制的时间。
2、烤制的时间按照自己的烤箱性能来定就可以了,颜色金黄金即可。传统脆皮水的调制就是蜂蜜和白醋,比例大概是2份蜂蜜兑1份白醋,要注意的是,每一次的涂抹一定要在表皮彻底晾干后进行,特别要仔细涂抹鸭肉皱褶,鸭腿里侧等部位。
焖炉法:烤炉有门,用秫秸先将炉壁及炉内铁箅子烧热,待无明火时,将处理好的鸭子放在铁箅子上,关闭炉门,故称焖炉。
挂炉法:炉口拱形,无门,将处理好的鸭挂在炉内铁构上,下面用果木(梨、枣木最佳)火烤,不关门。
叉烧法:与叉烧肉相似,须逐只手工操作,因产量低,费工时,已逐渐淘汰。
烤熟之鸭需切片上桌。切片技术要求较高,每只鸭要出120片左右,而且须片片带皮带肉,肥瘦相间。佐料用葱段、黄瓜条,调味料有绵白糖(此为宫廷中吃法,今无)、蒜泥(已少用)和甜面酱(用此者居多)。主食有荷叶饼或空心烧饼。
烤鸭分类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烤鸭的声誉与日俱增,更加闻名世界。据说周总理生前十分欣赏和关注这一名菜,宴请外宾,品尝烤鸭。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今鸭店的烤制操作已逾加现代化,风味更加珍美。烤鸭家族中最辉煌的要算是全聚德了,是它确立了烤鸭家族的北京形象大使地位。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早先是个经营生鸡鸭生意的小商,积累资本后开创了全聚德烤鸭店,聘请了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一位烤鸭师傅,用宫廷的“挂炉烤鸭”技术精致烤鸭,使得“挂炉烤鸭”在民间繁衍开来。
全聚德采取的是挂炉烤法,不给鸭子开膛。只在鸭子身上开个小洞,把内脏拿出来,然后往鸭肚子里面灌开水,然后再把小洞系上后挂在火上烤。这方法既不让鸭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鸭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鸭最好吃的部分。挂炉有炉孔无炉门,以枣木、梨木等果木为燃料,用明火。果木烧制时,无烟、底火旺,燃烧时间长。鸭子入炉后,要用挑杆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以使鸭子受热均匀,周身都能烤到。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细品起来,味道更加美妙。严格地说,只有这种烤法才叫北京烤鸭。
比起挂炉烤鸭,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似乎在人们的印象中不那么深刻了,好在有着近600年历史的老字号便宜坊,已经以焖炉烤鸭技艺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始于明永乐年间的便宜坊焖炉烤鸭,相对于全聚德的名气,其实历史更早,已近600年历史。所谓“焖炉”,其实是一种地炉,炉身用砖砌成,大小约一米见方左右。其制作方法最早是从南方传入北京的,特点是“鸭子不见明火”,是由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因需用暗火,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掌炉人必须掌好炉内的温度,温度过高,鸭子会被烤煳,反之则不熟。焖炉烤鸭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口味鲜美。焖炉烤鸭是便宜坊的招牌,只是烧秫秸的焖炉早已改成了电焖炉。如今,使用焖炉的烤鸭店很少,大部分的烤鸭店采用的是全聚德挂炉的烤制方法。焖炉烤鸭口感更嫩一些,鸭皮的汁也明显更丰盈饱满些。而挂炉烤鸭带有的果木清香,似乎更能让人体会到人类最早掌握的“烤”的烹饪方法的智慧。大董烤鸭店(比上述两者稍稍不出名一点,但是也是非常好吃的),在京广中心的斜对面,菜式非常讲究,真正用苹果木烤制,味道、口感没得说。大董先生就出身于全聚德。你一定要试试在荷叶饼里加些蒜泥的吃法,异常鲜美,服务员会教你吃的。
如今挂炉烤鸭和焖炉烤鸭是北京的烤鸭两大流派。就好像当年北京烤鸭扬弃地改良,很多做烤鸭的餐厅,也分别对传统上的这两大流派,做了适合现代口味和消费思想的改进。比如对烤鸭吃皮的重点演绎,比如小王府对鸭子品种的特别精选,甚至包括很多地方将葱丝换成了黄瓜条,这些形变而不失神的改良都不错,至于有的地方搞出的什么金箔烤鸭,就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了。
营养成分
烤鸭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9.2克,脂肪41克,水分36.2克,维生素B1、B2和钙、磷、铁、铜、锰、锌等微量元素,及18种氨基酸。
食用指南
烤鸭已是名扬世界的美食品,历代美食家吃烤鸭,吃出了许多讲究来,似乎非如此吃食,则不能体现出正宗风味。这些讲究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
讲究季节
吃烤鸭必须在合适的季节里,季节不好则影响口味。品味者主张在冬、春、秋三季吃烤鸭其味最佳。原因是冬春二季的北京鸭,肉质肥嫩;秋天天高气爽,温度和湿度都特别适宜制作烤鸭,而此时的鸭子也比较肥壮。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度较大,此时的北京鸭肉少膘薄,质量较差,烤制后的鸭皮容易发艮(即不松脆),所以口味相对较差。
讲究片法
因为片得好不仅菜肴造型更佳,而且口味更美。烤鸭烤制成后,要在鸭脯凹塌前及时片下皮肉装盘供食。此时的鸭肉吃在嘴里酥香味美。片鸭的方法也有讲究,一是趁热先片下鸭皮吃,酥脆香美;然后再片鸭肉吃。二是片片有皮带肉,薄而不碎。一只4公斤重的鸭子,能片出108余片鸭肉片,而且大小均匀如丁香叶口感则酥香鲜嫩,独具风味。
讲究佐料
烤鸭为什么不能直接啃着吃?这是因为鸭子较肥,直接啃着吃,会非常油腻。现烤鸭主要有三种吃法,搭配不同的作料。
第一种:用筷子挑一点甜面酱,抹在荷叶饼上,夹5片烤鸭片盖在上面,放上几根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将荷叶饼卷起,这是最通常的吃法。
第二种:蒜泥加酱油,也可配萝卜条等。蒜泥可以解油腻,将片好的烤鸭蘸着蒜泥、酱油吃,在鲜香之中,更增添了一丝辣意,风味更为独特。
第三种:有些顾客不喜欢吃葱、蒜,却喜欢将又酥又脆的鸭皮,蘸了颗粒比较大的砂糖来吃。这种吃法特别适合女士和儿童。据了解,吃烤鸭其中还大有营养之道。据专业人士介绍,烤鸭常常佐以大葱、大蒜、黄瓜条等共同食用,不仅可以起到平衡酸碱的作用,而且这些食品中的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等,具有使胆固醇下降和纤维蛋白质溶解活性升高,帮助消化的功能。第一种佐料方式现是最为常用的,其中所用甜面酱讲究用北京“六必居”出产的,不然口味就不能算作正宗。
讲究佐食
常用的吃烤鸭的佐食品有二种,一为荷叶饼;一为空心芝麻烧饼。荷叶饼可一揭两片,每片抹上甜面酱再放葱段、黄瓜条、(或青萝卜条)、烤鸭片,或者抹上蒜泥、酱油、黄瓜条(或青萝卜条),再夹上烤鸭片卷起来吃。
早年,全聚德烤鸭店还常年备有一种配以大麦米和红小豆熬制的小米粥。这种小米粥色泽美观,滑润爽口,吃完烤鸭后再喝上一小碗这种特制的小米粥,一定会给你带来无比的舒畅感。
荷叶饼,又叫白薄饼、面薄饼、卷饼、烙饼、烙馍,有大小之分,大者直径可超过25cm,小者只有巴掌大,是陕西城乡各地民间喜食的传统风味小吃。各宾馆饭店均有供应,自助餐上也能见到。
荷叶饼是由秦汉时的“白饼”演变发展而来,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有“荷叶饼”的记载。据清代《调鼎集》记载:“薄饼:秦人制小锡罐,装饼三十张,每客一罐饼,小如柑,罐有盖,可以贮。馅用炒肉丝,其细如发,葱亦如之,猪羊并用,号曰‘西饼’”。由此可见,陕西“秦人”制的薄饼,就是现荷叶饼。一般将中间抹上素油的饼坯,两个叠放在一起上平鏊烙,一次就能烙两张,这样制作速度较快,烙出的荷叶饼更为柔软,同时也减少了火色。从荷叶饼的卷菜看,也是丰富多彩,既可卷素,也可卷荤。素菜有氽、炒豆芽中的黄豆芽、绿豆芽、碗豆苗、土豆丝、油炒酸菜、泡菜、粉丝、韭黄、炸黄豆、摊蛋皮丝;荤菜有熟肚丝、鸡丝、猪、牛、羊肉丝,肺条等。再加上一盘细嫩的鞭杆葱和一盘甜面酱,如果再卷入片皮烤鸭,则更有滋味。
风味特点:色泽略黄,柔软淡香,夹卷其他荤素食物用,为宴席常用面点,更是家常风味小吃。
吃法:取适量烤鸭肉片、黄瓜丝、葱丝夹入薄饼皮中,卷成棒状,在其外蘸上甜面酱。
营养吃法
鸭肉营养丰富,特别适宜夏秋季节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不应久食烟熏和烘烤的鸭肉,因其加工后可产生苯并芘物质,此物有致癌作用。
烤鸭技艺是经过多次反复改进。如前所述,唐代的烤鸭方法是“明火暗味烤活鸭”,宋时变为“埋鸭于煻(tang)灰中烤而熟之”,元代采取放羊肚、调料于鸭腹内,投入焖炉中,通过炉墙的热度将鸭焖烤而熟。由于这种方法“火力文而不烈”,烤出的鸭子外皮焦黄,肉质鲜嫩,“一咬就流油”,而不觉腻。清代烤鸭技术又有了新的改进,烤制前,鸭子要经过打气、掏膛、洗膛、挂钩、烫皮、打糖、晾皮等八道工序处理。在烤法上,曾出现过用烤乳猪的炉制作“挂炉鸭”,即是以枣、梨等木为燃料,靠炉壁的反射作用将鸭用明火烤制而成。特点是色泽枣红, 外皮光亮,入口即酥,味道香甜。解放后,烤鸭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变原来的口吹气为气泵吹气,使之更加符合卫生要求,同时变过去烧秫秸为木炭(或煤气),风味更加突出。
烤鸭的吃法多种多样,一般是将烤熟的整鸭趁热用刀切成丁香状的薄片,片片有皮,片片有肉,然后蘸甜面酱,加葱白,用荷叶饼卷着吃。如把鸭腰、肫创始烤鸭的古城西安,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恢复了烤鸭,先由一家“烧烤店”兼营,后发展到多家经营。近年来,专营烤鸭的“西安烤鸭店”成立后,又变气泵吹气为装水,这样烤出的鸭肉特别鲜嫩。等下水烹制成各色美味,与烤鸭同上宴席,则称“全鸭席”。
老北京涮羊肉
老北京涮羊肉是一道以羊上脑肉为主料,白萝卜、大白菜、冻豆腐、粉丝等为辅料制作的北京传统的火锅菜品。
老北京涮羊肉制作简单,清汤锅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羊肉的鲜美,吃起来是羊肉最鲜嫩的味道,口感很棒。
比起川式火锅的麻、辣,老北京的传统铜锅用清汤做底,肉吃的是原汁原味,因此对肉质的要求就更高,不鲜、不嫩,便可直接宣判失败。
做法
锅底做法
涮羊肉火锅中加入适量开水,放入所有锅底配料,待水再次煮开即可涮食涮料。
蘸料做法
将芝麻酱放入大碗中,加入适量温开水,用汤匙沿着一个方向搅拌,将芝麻酱和水调和成稠糊状,继续加入温开水,用汤匙再次调和。提起汤匙,芝麻酱糊能够顺匙壁流下,但汤匙上仍附着较厚一层芝麻酱糊。
在另外一个小碗中用汤匙将大红腐乳和腐乳汁调和成稀糊状。
将调和好的腐乳汁、蚝油、韭菜花、芝麻香油、盐、白砂糖调入芝麻酱糊调匀。
中火加热炒锅中的油至8成热,小碗中放入干辣椒,将烧热的油淋在干辣椒上制成辣椒油上桌,食用时按口味淋在蘸料上混合均匀。
涮料做法
羊肉剔去筋膜,按垂直于肌肉纤维的方向用快刀片成厚1mm的薄片,码放在盘中。
鲜牛百叶将多层的一面向外,放入冷水中漂洗几次,漂洗时要翻开每片叶片,将缝隙中的杂物清洗干净,清洗到没有异味,然后将光滑的一面向外,撕去油膜,再次清洗一遍。随后按垂直“百叶”的角度将牛百叶切成0.5cm宽、10cm长的条装盘。
冻豆腐预先化冻,和南豆腐分别切成4cm见方0.5cm厚的片装盘备用。粉丝事先用温水浸泡10分钟至回软,装盘上桌。
白萝卜洗净,削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片装盘。大白菜叶洗净,纵向破开一刀,装盘备用。
小诀窍
羊肉的选择:老北京涮羊肉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羊肉剔好后压紧冷冻,用时再用快刀或刨片机刨成薄片。但是更为传统也更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羊肉片片,涮好后蘸蘸料食用,鲜羊肉涮制后比冻肉更为鲜嫩。
其他涮料:传统的老北京涮肉的涮料比较简单,主要是羊肉、牛百叶、白菜、粉丝、冻豆腐。时下的餐厅已经将涮料大大丰富起来了,自己在家制作涮羊肉,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材料涮食。
营养价值
1、选料大众
2、做法简单
3、经济实惠
4、羊肉滋补,富含蛋白质。 是火锅暖身子最适合的材料。
用料
1、荤菜:羊腿肉(后腿)、鲜毛肚(黑)
2、素菜:白菜、豆腐、粉丝
3、主食:杂面、烧饼
调料锅底
1、涮肉调料(现代改良版):纯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卤虾油、蒜片、酱油(生抽)、白糖、料酒、十三香、耗油(熟)、香菜、糖蒜
2、锅底:口蘑2朵、紫菜少许、海米、大葱段、姜片、料酒、清水
吃的顺序
1、先涮毛肚
2、再涮肉
3、三下菜
4、最后煮杂面
南门涮肉
南门涮肉创立于1994年,主营老北京传统清真特色涮肉。开业之初叫“宏源涮肉”,因总店位于南二环天坛公园南门,故经常被顾客朋友亲切称为“南门涮肉”。十多年的诚信经营,使得南门涮肉在京城极具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大众喜爱的老北京餐饮品牌。 菜 系:老北京清真涮肉
老北京烤肉
老北京烤肉是源自北京的传统强筋益气类菜品,以羊肉为主料,经切片腌制后搭配大葱、洋葱等辅料烤制而成。其历史可追溯至塞外游牧民族,后传入京城改良为铁炙子烤肉,兼具武吃自烤的饮食文化特色。
传统制作选用牛腹肉心或里脊部位,肉质横切后以生抽、料酒、白糖、姜蒜汁等调料腌制,辅以啤酒或鸡蛋提升嫩度。烹饪时需经两次炒制形成焦边,最后与京葱、香菜快炒出锅,配黄瓜、糖蒜佐食。现代家庭做法常以电饼铛或平底锅替代铁炙子,保留大火快炒精髓,部分搭配花椒粉烧饼或豆汁、焦圈等老北京小吃。代表店铺如烤肉宛、烤肉季等老字号,均以严格选料与独特烤法著称。
烤肉刘
“烤肉刘”隶属于北京烤肉刘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一家位于北京市的以清真菜为特色的餐馆。烤肉刘创建于1900年清朝末年,至今已有近130多年的历史,是一家以清真炙子烤肉铜锅涮肉为特色的餐厅。
菜品有牛肉片、羊肉片、特色调味大肉片、雪花牛排、牛羊肉、调味拌肉、牛排、牛羊肉、各种蔬菜等。适宜休闲时光、情侣约会,是家庭约会、朋友聚餐的好去处。
烤肉刘(总店)位于:金鱼池中街2号院1号。(邻近天坛公园及大珊栏)。第一分店在北京天桥街道虎坊桥阡儿胡同41号。
烤肉刘的烤羊肉、溢油荡香,鲜嫩赞有“赛豆腐”的美称,旧时食客吃烤肉时一脚踏在长板凳上,一脚踩地,一手托作料碗,一手拿长竿竹筷,将切成薄片的羊肉,蘸饱调料,防御大铁炙子上翻烤,待肉熟,就着糖蒜、热烧饼吃,也可佐酒喝,特别是寒秋冷冬,吃得大汗淋漓,浑身舒爽。
烤肉刘的涮羊肉也非常的地道,具有选料精,烧饼酥、调料香、火锅旺四大特点。其涮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吃起来不膻不腻,味道鲜美。
叉烧肉
叉烧肉是粤菜系广府菜中极具代表性一道菜,是一道广府传统烧腊,是广府人家常菜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
叉烧肉为烧烤肉的一种,系指经兽医检验合格的猪肉、禽肉类,加入酱油、盐、糖、酒等调味料,经过腌制后插在特制的叉子上经电或木炭烧烤而成的一种熟肉制品,是广东烧味的一种。多呈红色,瘦肉做成,略甜。是把腌制后的瘦猪肉挂在特制的叉子上,放入炉内烧烤。
好的叉烧应该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明、香味四溢。当中又以肥、瘦肉均衡为上佳,称之为“半肥瘦”。
由来
叉烧肉(Grilled Pork),叉烧肉在以前是插烧,叉是象形字,烧是象声词,久而久之,成为了一道菜名——叉烧。“叉烧”是从“插烧”发展而来的。插烧是将猪的里脊肉加插在烤全猪腹内,经烧烤而成。因为,一只烤全猪最鲜美处是里脊肉。但一只猪,只有两块里脊,难于满足食家需要。于是人们便想出插烧之法。但这也只能插几条,更多一点就烧不成了。后来,又改为将数条里脊肉串起来叉着来烧,久而久之插烧之名便被叉烧所替代。
菜品分类
据说,根据做法,叉烧分为厨房、点心、低柜三种。其中,厨房做法是用锅收汁至焦香,有些家庭也做得很好,后来被人叫作老娘叉烧,或者是肥妈叉烧。“老娘叉烧”是叉烧的一个经典,以花腩卤烧,再淋上加入各种香料制成的叉烧汁,香甜盖过肥腻感。
点心叉烧则指的是叉烧包、叉烧酥这些广式茶点。而低柜叉烧吃的人最多,都习惯直接去菜市场“斩料”。做低柜叉烧肉,猪肉的选择最为重要,喜欢瘦叉烧,用梅头肉做就最适合不过,称为梅叉;喜欢半肥瘦的口感,用五花肉做成的叉烧(称为花叉)就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说到“低柜”的叉烧,在选料方面十分讲究,必须是要”柳枪“【即猪脊骨后面的一条肉柳,才会捻滑多汁而且有肉味的好效果,烧好的叉烧,必须要有“肥哝瘦”兼备的状态即捎带焦香】,才算是上品。当今的师傅为了多吸引顾客,绞尽脑汁,在叉烧的口感上制作上,有上前一步,创制了“脆皮叉烧”它的口感既有前者的各项优点,还有在享用时,叉烧的外脆里嫩且有汁,超过以前叉烧的所有优点,这几年广州各大酒楼酒店很受欢迎,还有烧腊师傅研制出“黑椒炭烧猪颈肉”其优点是吸收西式腌制火腿的方法,改良后制作的,口感香脆扑鼻,微辣爽口,无论是佐膳抑或是下酒,均是上选之策。
做法
做法一
食材准备
材 料: 梅肉(前腿肉)2公斤。
配 料: 糖 500克、盐 100克、高梁酒 200克、红葱头 100克、陈皮 50克、酱油 100克、甜面酱 100克、鸡蛋 2颗、麦芽糖 250克、食用色素黄色5号 1克。
制作步骤
- 梅肉切成大片条状。
- 腌料:糖、盐、葱头、陈皮末、高梁酒、酱油、甜面酱。
- 腌渍时拌入2粒蛋及已调好的色素拌匀,在室温下腌40分。
- 腌好的梅花肉以叉子串起,进炉烤已摄氏270度,烤20分钟。
- 烤至表面著色,边缘焦掉时取出,淋上蜜汁(麦芽糖先熔解)。
- 放进烤炉,烤至表面乾亮,最後再淋上蜜汁,等至蜜汁稍乾及可。
做法二
食材准备
猪肉、叉烧酱、生粉(少许)、糖(少许)、油
制作步骤
1、把猪肉切成大约1.5-2CM 厚的许多片大片,然后用刀背在猪肉的两面细剁各一遍,把猪肉剁软,以便入味; 2、用生粉和糖各少许在每片猪肉的两面涂均匀,腌片刻;
3、然后用调羹舀出叉烧酱,厚厚地涂抹在猪肉片的两面,记住,要厚厚的。用量大约是1LB 的猪肉配5 汤匙左右的叉烧酱,反正要达到把猪肉的底面都浆满叉烧酱的效果;
4、蒙上保鲜纸,放进冰箱里腌过夜(一般是下午调味,腌到第二天近中午才拿出来);
5、烧热油锅,大火热锅时放下猪肉块用油煎,待肉与锅接触的那面转了颜色后立刻翻转煎另一面,看到转色了,就调回小火,慢慢煎熟,注意火候,不可太频繁地翻也尽量不要煎焦了。煎至筷子可以戳穿猪肉块时,美味的简易叉烧就做好了。
注意事项
1、挑选猪肉中叫“夹心肉”的部分,这部分的肉以瘦肉为主,中间略夹一些肥的脂肪层,肉质特别好味(但如有硬筋,要剔去),而且烧的过程中脂肪层融了,令叉烧内略油脂,口感更香美;
2、千万不要按照叉烧酱瓶子上贴的说明书指示的分量及腌制时间去做叉烧,按他们指示的作出的叉烧味道不好,而且淡;下的叉烧酱分量要足,腌的时间要够长。而且说明书上虽然说是烤,但是变烤为煎更健康,不容易上火,味道也一样好。
3、先大火热锅两面煎腌好的肉,可以令肉的表面在短时间内熟了薄薄的一层,封住里面没有熟的肉的肉汁,然后再转小火 慢煎,这样弄出来的叉烧里面很鲜,而且软,不会太干硬的。
4、用刀背拍松,利于入味;但糖和生粉绝不能多下。
做法三
食材准备
主料:里脊肉500克,香葱1棵,生姜1块
调味料:食用油500克,酱油2小勺,料酒3小勺,精盐1小勺,白糖1小勺。
制作步骤
1、葱、姜洗净切末;肉洗净切成长条,放上酱油、盐、料酒、葱、姜腌2小时;
2、将腌好的肉沥干后,放入油锅炸成枣红色捞出;
3、锅内留少许油,再放入炸好的肉,加入腌制时的汤汁和半碗水,用小火烧半个小时左右,加入糖,改用大火,待汁浓时(约小半碗的汁),将肉盛入盘内,晾凉后,切成薄片装盘,将锅里剩下的汁浇在肉上即可。
注意事项
插在猪腹内烧,用的是暗火,以热辐射烧烤而熟;叉着烧的是明火,是直接用火烤熟的,这样全瘦的里脊乃显得干枯,故后来便将里脊肉改为半肥瘦肉,并在面上涂抹饴糖。使其在烧烤过程中有分解出来的油脂和饴糖来缓解火势而不致干枯,且有甜蜜的芳香味。
做法四
食材准备
猪里脊肉、姜、大葱、蜂蜜、江米酒、叉烧酱
制作步骤
1、买回来的猪里脊肉洗净后擦干水分切成长条,并用剪刀剪去表面的白色筋膜;老姜去皮后切成片,葱切成段备用。
2、取一个较大的密封盒,把猪肉条放入盒内,再放入姜片和葱段,倒入叉烧酱和米酒抓匀,最好使肉都浸在庄记叉烧酱汁里。
3、盖上密封盒的盖子,放入冰箱冷藏1天,中途取出打开翻动一下肉条,使入味均匀并捞出葱段扔掉
4、腌制好后取出,在烤盘内铺一张锡纸,然后把肉放在烤网上,将烤网架在烤盘上晾15分钟使酱汁都滴下后刷一层蜂蜜,然后给烤盘换一张干净的锡纸。
5、将烤盘放入烤箱下层,放肉的烤网放中层,以180度烤20分钟后取出,刷一层腌制肉的酱汁,稍干后再刷一层蜂蜜。
6、将刷好的肉翻面再放入烤箱以180度继续烤20分钟,再取出反复刷2次蜂蜜,最好再烤10分钟左右即可
注意事项
1、做叉烧肉要选用较瘦,没有皮及太多肥肉的梅条来制作,如果买的是一大块后臀肉,那么从靠右边5厘米处往下切一刀,然后再往左5厘米处往上切一刀……依次这样切下去,使肉拉开后可以成为一个长条,这样可以使肉更快速的入味,画了一个简单的切法图,开后如果嫌大,再从中间分开切成合适的大小即可。
2、生葱不可腌制过久,不然会形成臭葱味道,影响肉的香气。
3、庄记叉烧酱是新加坡的老品牌,国内大多超市也有出售,觉得这是最喜欢的叉烧酱,味道比较正,也不会有很夸张的红色素,用市售的叉烧酱是简易做法,也可以自己调配,过段时间把自己调配的也放上来。
4、如果想使肉看起来更加晶亮更有食欲,秘诀就是反复多刷几次蜂蜜。
做法五
【准备事项】
菜品口味:咸香
主要工艺:烘焙
所需时间:一天
制作难度:简单
所用厨具:电烤箱
【食材准备】
猪里脊:适量
猪五花肉:适量
叉烧酱:适量
【制作步骤】
将里脊肉切成2厘米左右厚的大片,五花肉去掉肥膘部分。
将叉烧酱厚厚地涂抹在猪肉片的两面。
装入保鲜袋,放入冰箱冷藏室腌制12小时。
腌制好的里脊、五花肉取出,放在烤架上涂抹一层叉烧酱。
烤箱预热200度、中层、20分钟,进行烤制。
取出翻面再刷上一层腌汁,入烤箱烤制10分钟。
再次取出翻面,刷上腌汁,烤制10分钟即可。
做法六
主料:猪里脊肉
辅料:蒜、葱
调料:腐乳(红)、酱油、白糖、料酒、五香粉
做法:
1、大蒜剁成蒜蓉,葱姜切丝,用凉开水提前浸泡葱姜丝。
2、用红腐乳、红腐乳汁、酱油、白糖、料酒、蚝油、五香粉、蒜蓉、葱姜水,混合搅拌成叉烧酱。
3、梅花肉洗净,擦干水分,切小块。
4、将梅花肉依次摆入密封盒,然后添加足够的叉烧酱,搅拌均匀。
5、密闭冷藏保存,腌渍半天至一天,中间翻面两次。
6、腌渍好的梅花肉依次摆在烤架上,中间留空档。
7、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220度进行烤制。
8、用蜂蜜和清水混合成蜜汁水。
9、烤制的过程中,把肉从烤箱取出2—3次,用毛刷蘸蜜汁水刷在叉烧肉表面,然后放回烤箱继续烤制。
10、大约烤制40分钟左右,熟透即可。
营养价值
猪肉如今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猪脊肉含有人体生长的发育所需的丰富的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等,而且肉质较嫩,易消化。 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烹饪妙招
家里自制叉烧肉时最好选择肥瘦相间的猪肉,这样制作的叉烧肉柔嫩多汁,浓香诱人。
饮食禁忌
老年人、孕妇、肥胖者及高脂血症患者尽量少食。
怎样选购叉烧肉
好的叉烧肉,肌肉切面应呈微赤红色,组织紧密,脂肪白而透明,光泽少,结实而无异味。变质叉烧肉,切面呈暗黑色,纤维疏松易断裂,脂肪粘糊有异味。
鉴别叉烧肉质量
品质好的叉烧肉肌肉坚实,纹理均匀细腻,颜色酱红,有光泽,肉香纯正。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叉烧肉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279 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