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

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支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

帝曰:善。

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王庆其内经讲稿》P222:“肺热叶焦”是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太素》、《甲乙经》“肺”下有“气”字。“急薄”指皮肤干枯不润,肌肉消瘦。“痿躄”中“躄”是指两腿行动不便,这里泛指四肢痿废不用,包括下文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各种痿证 。“枢折挈”中“枢”即枢纽,此处指关节。折,断也。挈,提举。“枢折挈”形容关节弛缓,不能提举活动,犹如枢轴折断不能活动一般。王冰认为“挈”上脱“不”字,这个观点比较合理。

帝曰:何以得之?

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裴衰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肌痹,《太素》作“脉痹”,当从。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

帝曰:何以别之?

岐伯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zǒng,同“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

张介宾注:上文云独取阳明,此复云各补其荥而通其俞。盖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病之经而兼治之也。如筋痿者,取阳明厥阴之荥俞;脉痿者,取阳明少阴之荥俞;肉痿骨痿,其治皆然。

帝曰:善。

足阳明胃经之荥(内庭穴)、输(陷谷穴)。

赵云

三国演义·子龙

2014-10-2

子龙当年七十五,

连斩五将下三城。

丞相庙堂何所虑?

蜀中锐气将军名。

国家上将威名远,

朝廷旧臣马蹄轻。

岂是老迈逞筋骨,

恐负先帝圣恩重。

赵云第二

2012-04-02

当阳银铠怀阿斗,

巫山金甲镇川东。

孤胆偃旗拒汉水,

单枪嘶马退曹兵。

天听直谏益州郡,

托孤侍立白帝城。

歧山凯歌斩骁将,

街亭败绩让战功。

三国名将有赵云,

后汉国士说子龙。

赵云第一

2011-08-18

八方纷扰干戈起,

寄居河北暂栖身。

不为名士满军营,

只因本初做汉臣。

黄忠

三国演义·汉升

2014-10-1

荆州中郎将,

花甲老黄忠。

能食两斗米,

尚开三石弓。

马上宝刀沉,

步下灵拳轻。

不从天子去,

何处邀功名?

老将军歇于汉江边

2007-12-15

坐看风波起,

卧听水潮生。

横江马自饮,

立刀倚雕弓。

与汉升共勉

2007-11-24

春风白发巡湘西,

秋霜雪刃射汉南。

夜来辗转读青史,

日里沉浮听苍天。

多年读三国志和演义,也有过些心得。
早年羡慕玄德,“而立之年,尚是白丁。光阴一转,三分鼎成。”
后来从学校毕业及蛰居时,比于孔明更甚,“孙武门下为弟子,孔明堂上作先生。”
再后来共鸣于士元“昨夜梦回西山中,草庐仍在月仍明。”
及后,感于张郃“文韬武略世名将,南征北战尽坎坷。”
当近日,思索40岁以后要从事什么东西时,惟有与汉升共勉。

长沙

北氓山

2014-8-31

此去北氓山,

飘然过长沙。

经世历劫后,

咫尺变天涯。

相逢常入梦,

梦醒各回家。

当年同生死,

不过一昙花。

求知己

2007-03-16

三会先秦诸子家,

再见后世两司马。

神交千年求知己,

心飞万里到长沙。

林黛玉

红楼梦 · 颦儿

2014-8-23

当日唏嘘说迎春,

可怜香菱又逢秋。

多情多意多流泪,

自艾自怨自忧愁。

瑶池花开随风舞,

灵河叶落任水流。

潇湘玉陨方知悔,

生在人间不自由。